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迷思     
瀏覽人次:4879 收藏人次:107921
神話、幻想。為英語Myth的音譯。泛指對各種自然、超自然、文化現象起源的神聖或宗教性的敘事,是特定世界觀或文化價值的部分來源。如:「對古老中國完美的幻想,是千古以來文化的迷思。」
團體迷思     
瀏覽人次:2098 收藏人次:0
團體迷思(group think)目錄1 定義2 起源3 突破方式4 中英文關鍵字 定義係指驗團體做決定的過程中,團隊的成員過於追求共識,而缺乏對於問題及解決之道的真正瞭解,導致決定品質不佳,影響到整個研究的效果。 起源最早提出團體迷思的概念,是由詹尼斯(I. L. Janis)在其《團體迷思:政策決定及失敗的心理學研究》(Groupthink : Psycholo...
科學的迷思概念     
瀏覽人次:358 收藏人次:0
  科學的迷思概念一詞早在一九四○年八月出現於美國〔科學教育〕(Science Education)雜誌中,篇名為[An Evaluation of Certain Popular Misconception]。一九七○年來,受認知心理學基模建構理論的影響及研究取向的轉移質的研究勃興,以及一貫追求教學績效的努力,科學教育開始重視學生的迷思概念,一九八三年第一屆國際迷思概念研討會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舉辦,從此更確定迷思概念在科學教育研究中的地位。此時指出: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已經有一些關於自然世界的想法與價值觀,這些想法與價值觀則是基於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包括先前所接受的一些教育經驗而形成。以科學而...
    
瀏覽人次:18227 收藏人次:4637049
想。如:「思慮」、「思考」、「思索」、「思量」、「胡思亂想」。
懷念、想念。如:「相思」、「思念」、「思慕」、「思鄉」。
想法、意念。如:「構思」、「文思」、「心思」。
    
瀏覽人次:11414 收藏人次:3537094
失去知覺,意識不清。如:「昏迷」。
心中困惑、分辨不清楚。如:「迷失」、「迷路」、「意亂情迷」。
令人困惑的、分辨不清的。如:「迷宮」、「迷途」、「迷離」、「迷糊」。
使人沉溺、深陷。如:「著迷」、「入迷」、「沉迷」、「酒色迷人」、「他迷上打電動玩具。」
沉溺於某種事物的人。如:「戲迷」、「球迷」、「歌迷」、「影迷」。
    
瀏覽人次:21426 收藏人次:3874300
,將其剪下後重疊,判斷兩者間的大小關係,在此活動中,老師應多提供邊長不一的圖形,以確實糾正學生錯誤之迷思。(註1) 角度類型 直角有了角的大小觀念後,可介紹角度的類型,首先第一種為直角,即為水平直線與鉛垂直線所相接的角,其角度為90度,而專有名詞稱為直角,了解定義後,老師可提供日常生活之用品,如課本的四個角,正方形的角,紙的四個端點等等皆可發現直角的存在。另外,了解直角定義後,則可教導其符號的呈現,及在直角處畫上”┌”此符號,以示讀者能清楚辨別。 鈍角與銳角接著則以直角做為出發,介紹大於直角也就是大於90度的角,其稱為鈍...
世紀計算     
瀏覽人次:7984 收藏人次:0
表西元1年至100年,常常有學生容易搞混於此點,會認為一世紀即為西元100年開始至西元199年,但此迷思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提醒,且藉由西元由來的介紹,讓學生確實了解西元涵義。因此對於目前而言,是屬於21世紀,其代表西元2001年至2100年,而2013確實位於此範圍中。另外可補充的是,實務上西元後的表示方式為AnnoDomini,意思為主耶穌的年齡,是屬於拉丁語,因此即產生縮寫A.D.,此代號應讓學生熟知,未來學習歷史上會常碰觸到此代號。 西元前了解西元後,即可進一部介紹西元年之意思,其道理與西元後相同,及西元一年以...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4117 收藏人次:456684
6.1 女權歷史6.2 女性主義者6.3 女權運動7 同性戀7.1 同性戀的形成原因7.2 同性戀的迷思7.3 同志的慣用語彙7.4 同志運動 基本理念自從1996年起,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率先主張將性別平等教育注入教改理念,在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下,我國已陸續制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規,期以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於1997年頒布「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明訂中小學課程須實施兩性平等教育相關課程,賦予性別平等教育發展的契機;教育部也於同年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力促各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基於社會需求與時勢所趨,19...
低迷     
瀏覽人次:4006 收藏人次:155120
1.精神低迷昏沉。《文選.嵇康.養生論》:「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
個人主義     
瀏覽人次:3220 收藏人次:0
,在後者的社會裡,人們必須不斷回顧自己的言行,以確保那樣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這種現象又稱為團體迷思)。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是「個人主義」的標準則會隨著時間和國家而改變。舉例而言,日本社會是非常以群體為取向的(例如「決定」往往是由團體的共識所達成,而非個人),而且也被稱為「人格發展緩慢」(與西方國家相較)的社會。美國通常被認為是屬於個人主義社會的「最極端」,而歐洲社會則較傾向於認同「公共精神」、國家的「社會主義」政策、以及「公共」的行動。約翰·加爾布雷斯曾經提出一個經典的對照,他比較了「個人富裕而公共窮困」的美國和其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