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磊落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光明磊落」。見「光明磊落」條。01.《明史.卷一八二.王恕等列傳》:「贊曰:『……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剛方鯁亮,有古大臣節概。』」02.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六.王文端欲用藥殺和珅》:「公一時忠憤激發,嫉惡若仇,容或偶為此語,揆其心術,仍不失為磊落光明。」
三寸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3>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5>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注解〕 (1)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定從:簽定縱約。從,通「縱」。 (3) 相:音ㄒ|ㄤˋ。本指視察、仔細看,這裡為「看相」的「相」,「不敢復相士」就是不敢再以面貌觀察人才能的優劣。 (4) 九鼎大呂:九鼎及大呂均為傳國寶器,比...
疊矩重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矩、規各相重疊。比喻情事相同。清.盛時彥《閱微草堂筆記.跋》:「因先生之言,以讀先生之書,如疊矩重規,毫釐不失,灼然與才子之筆分路而揚鑣。」也作「重規襲矩」。
眾口銷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小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案,十幾年來在台灣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之下也漸漸有所修正與實現。小野作品也描寫家庭生活,輕鬆的筆調卻不失真實韻味,頗受讀者喜愛,也使小野作品能長年暢銷。小野的作品談及家人,而小野的弟弟李近以及小野的一對子女(李中)、李華(李亞)與妻子(鄭麗貞)近年來也各有著作,皆以抒發自我的散文為主。得獎紀錄以《蛹之生》一書成為70年代的暢銷作家,並獲得聯合報小說比賽首獎等文學獎金鼎獎最佳著作獎德國國際青年圖書館推薦世界優良兒童讀物1984年以《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獲得第23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7年以《恐怖份子》(與楊德昌合編)...
望衡對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指門。宇,指屋子。望衡對宇指門戶相望,房屋相對。形容住得很近。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注》:「望衡對宇,歡情自接,泛舟褰裳,率爾休暢。」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余鄉張明經晴歲,除夕前,自題門聯曰:『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煉人』。適有鍛鐵者求彭信甫書門聯,信甫戲出此二句與之。兩家望衡對宇,見者無不失笑。」
陪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諸侯的大夫對天子自稱為「陪臣」,又大夫的家臣也稱為「陪臣」。《論語.季氏》:「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齣:「我寡君著我多拜上太宰,寡君受吳國大王、太宰大人許多教訓之恩,情願攜其妻室,率其陪臣,親到吳國,君請為臣,妻請為妾。」
移天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僭逆,當共誅討,虛承偽書,令公就第。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乎!議者可斬。」於是百官震悚,無不失色。 〔注解〕 (1) 趙庶人:司馬倫(?∼西元301),字子彝,西晉河內溫人,司馬懿之子。司馬炎稱帝,封琅邪郡王,後改封趙王。惠帝時遷征西將軍,鎮關中。氐羌反叛,徵還京師,尋拜車騎將軍、太子太傅。後納親信孫秀之言,待賈后殺太子,矯詔廢后,斬殺多位大臣,自命為相國,據兵權,驅惠帝,僭即帝位。齊王冏等起兵討之,兵敗,貶為庶人,後遭賜死。 (2) 孫秀:?∼西元301,字俊忠,西晉琅邪人。初為琅邪小史,累官於趙國,以諂媚自達。後受趙王倫寵信,與倫謀廢賈后,逐惠帝。倫篡位,以秀為中書監、驃騎將...
九鼎一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3>,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4>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5>,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6>。毛先生以三寸之舌7>,彊8>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注解〕 (1) 平原君:?∼西元前351,名勝,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從:通「縱」,指合縱,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
咬牙恨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咬牙切齒」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守道》人主離法失人,則危於伯夷不妄取,而不免於田成、盜跖之禍,何也?今天下無一伯夷而姦人不絕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則伯夷不失是而盜跖不得非;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人主甘服1>於玉堂2>之中,而無瞋目3>切齒4>傾取5>之患;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內,而無扼腕聚脣嗟唶之禍。 〔注解〕 (1) 甘服:甘食美服。 (2) 玉堂:宮殿的美稱。 (3) 瞋目:瞪大眼睛怒視。瞋,音ㄔㄣ。 (4)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5) 傾取:覆滅的意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