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9.87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狎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陪伴權貴游樂,親暱而不拘禮節的人。《陳書.卷二七.江總傳》:「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後主遊宴後庭,共陳暄、孔範、王瑳等十餘人,當時謂之狎客。」唐.王渙〈惆悵詩〉一二首之九:「狎客淪亡麗華死,他年江令獨來時。」
逢場作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戲。」「竿木」是架野臺的木材,江湖藝人隨身攜帶,遇到適合的場地就可以架臺開演,在禪宗語錄中多指悟道不拘時間地點。之後「逢場作戲」又引申出藉著機會遊戲一番。如:宋.蘇軾〈南歌子.日簿花房綻〉詞:「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這闋詞是蘇軾有天帶著歌妓去拜見大通禪師,見大通禪師臉色不悅,便作這首小詩讓歌妓吟唱。其中「逢場作戲」已轉為藉機娛樂一下之意。後來「逢場作戲」就被用來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籃球的由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的體育課上,Naismith將十八位學生分成兩隊,每隊九人。在Naismith原來的構想是每隊人數不拘,主要是能夠讓全部的學生參與活動即可,所以每隊上場球員最多允許四十名,最少三名。主要規則是把球丟進桶裡算得二分,防守者第二次犯規要下場禁足,直到對方進球後方可解禁再上場,.如果一隊犯規到第三次,則算對方得一分。值得注意是在最原始的規則中不允許球員運球或拍球,只允許傳球或擲球到某一點, 然後擲球員跑過去接球。同時也沒有罰球的規定,罰球在一八九四年才納入規則。Naismith在當初的比賽中為球員的職責與位置做一個劃分,但名...
非形式幾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形式幾何(Informal geometry)目錄1 前言2 空間感3 幾何的重要性3.1 鑑賞世界的能力3.2 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3.3 幾何與其他領域的連結3.4 幾何的實用性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前言非形式幾何此名詞雖較不常見,但於中小學的教材中,此觀念卻已使用許久,其主要的概念為,不拘於特別形式的幾何圖形,因此提供學生們去探索、觀看、合併以及分解,而藉由此歷程,學生也可較細膩的觀察到生活週遭的各種形狀為何,並非侷限於書本上的三角形、矩形以及圓形等等。透過上述,可之非形式幾何著重於精神上的探索,因此其教學活動也...
高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遠曠達,磊落不拘。《儒林外史》第八回:「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
范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仲立、中立,一名中正,北宋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生卒年不詳。風儀峭古,不拘禮法、世故。因性情寬和,人稱「范寬」。好繪事,山水師李成、荊浩。落筆雄健凝練,對景造意,不取繁飾,自成一家。與關仝、李成,為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對後世影響很大。傳世作品有〈谿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雪景寒林圖〉,清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聯軍侵擾北京故宮時散落民間,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箕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足舒展如箕的坐姿。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坐法。後亦用於指傲慢不敬的態度。漢.王充《論衡.率性》:「背畔王制,椎髻箕坐。」三國魏.應璩〈與崔元書〉:「昔戴叔鷥箕坐見邊文禮,此皆衰世之慢行也。」也作「箕倨」、「箕踞」。
箕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足向前伸展,形如畚箕的坐姿。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坐法。後亦用於指傲慢不敬的姿態。《淮南子.齊俗》:「胡貉匈奴之國,縱體拖髮,箕倨反言而國不亡者,未必無禮也。」《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郭解傳》:「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倨視之。」也作「箕踞」、「箕坐」。
縱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豪邁奔放。《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孔琳之書,天然縱放,極有筆力。」《金史.卷一一○.趙秉文傳》:「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
北調南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腔北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清朝官員魯之裕,生性粗疏豪爽、不拘小節,因為他住的房子很小,就在門上題字寫道:「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用來說明屋子破舊、傾倒歪斜的樣子,以及他說話口音不純,夾雜南北方音。「南腔北調」可能就是直接摘自這個門聯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人說話語音不純,夾雜著南北方音。也可用來直接指南北各種腔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