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08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伐異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靈之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注解〕 (1) 武帝: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霧會: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3) 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 (4) 分爭:分異爭奪。
取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求取名聲。《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廉于取名而銳于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
威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盛的名聲。《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壹切治理,威名流聞。」《三國演義》第一六回:「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
名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名聲、名譽。《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倘或不好,可不害了人家子女,有個晚嫁的名頭。」
名動公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傳播於大官權貴之間。如:「他現在可是名動公卿,位極一時的人物,小心別得罪他!」
獨弦哀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刺故意不與世俗相和,以沽名釣譽。《莊子.天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于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戶告人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也是同樣的用法。後來「家喻戶曉」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表示家家戶戶都知道,亦用來形容事情、名聲傳播極廣。
名不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與實際相符。《晉書.卷四二.唐彬傳》:「帝顧四坐曰:『名不虛行。』」也作「名不虛傳」。
利名韁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其樂。不絓聖人之罔,不嗅驕君之餌,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
沽名干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人的教誨。我看魏諷這個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虛浮而不切實際,是個故意做作以謀取名聲的人。我勸你要謹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來了!」但是劉偉沒有聽從,後來魏諷果然謀反,劉偉也牽連被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