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9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萬古留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永遠流傳。用以頌揚人的德行。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老宰輔,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名標青史,萬古留芳。」也作「萬古流芳」。
趨炎奉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趨炎附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沈生於極端重視門第的晉朝,年輕時雖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門,還是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於是他寫了篇〈釋時論〉,以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溫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歡熱的人。但能夠知道冶煉金屬的方法,只有掌爐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賤的人,常常被人汙辱;出身尊貴的人,卻常得到榮耀。肉食的有錢人不斷出入於華廈,粗茶淡飯的窮人只能往來於田野。講求名利的人,向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而講求名聲的,卻因為錢財,而原形畢露。實在是很令人感嘆。後來「趨炎附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依附權勢。
清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美的名聲。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你們伏侍太老爺,凡事不可壞了太老爺清名,也要各人保著自己的身家性命。」
2.享有清美名聲的人。《南史.卷三十.何尚之傳》:「獨立不群,所交者必當世清名。」
譽滿寰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的名聲,天下皆知。唐.楊烱〈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窮金壇之祕訣,百戰不孤。譽滿寰中,聲蓋天下。」也作「譽滿天下」、「譽塞天下」。
飲鴆救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梁商看了以後便上書為宋光脫罪,霍諝也因此而顯露名聲。後來「飲鴆止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只求解決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更大的禍患。
激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激勵宣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序》:「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
充飢畫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畫餅充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畫餅,畫成的餅。比喻徒具形式而無實用價值。根據《三國志》記載,三國魏盧毓為人正直不阿,敢於上諫直言,頗得魏明帝賞識,任命為吏部尚書,擔任推舉人才的工作。魏明帝向來厭惡那些聲名顯揚,卻無才學的人,這時剛好中書郎一職出缺,於是下詔要求盧毓推舉人才時要注重真才實學,不要選那些徒具名聲的人,否則便像在地上畫餅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後來「畫餅充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虛名而無益於實際。亦用來比喻徒事空想無益於事。
汙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名、不好的名聲。《管子.中匡》:「四鄰賓客,入者說,出者譽,光名滿天下;入者不說,出者不譽,汙名滿天下。」
黃鐘長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空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有的名聲。《漢書.卷三四.黥布傳》:「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臣竊為大王不取也。」《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吉上書固辭,自陳不宜以空名受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