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玉不掩光,珠不掩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珠寶玉光輝難掩。比喻有真實的內在,必有名聲
赫然有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名聲顯揚的樣子。唐.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其後一二年,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
有名亡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有名無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指名聲、名義,「實」指實際的情形,名和實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實」,但是如果空有虛名,卻沒有實際的權力或能力,那就是「有名無實」了。在所引典源《國語.晉語八》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天,晉國的大夫叔向去拜訪韓宣子。韓宣子是晉國的六卿之一,地位非常顯赫,但是他卻憂慮自己貧困。聽了韓宣子的話之後,叔向卻向他道賀。韓宣子覺得很訝異,便問道︰「我有公卿之名,卻沒有公卿之財,想跟各位公卿贈送財物都沒有辦法,你為何要恭賀我呢?」表示韓宣子雖然身為公卿,但是卻無公卿的財富。在《管子.明法解》也有類似的用法,說明一個英明的君主,能善用人才,百官各司其職,讓國...
不達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時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載,東漢的張霸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他七歲時就能通曉《春秋》,博聞強記,學問過人,又能孝順父母,待人謙和,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因此張霸被舉為孝廉,屢獲升遷,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
聞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上問所欲,對願為會稽太守。於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
名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地位。[例]他不計名位的將畢生精力奉獻在學術研究上。
減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名聲降低。《新唐書.卷一三二.劉子玄傳》:「吾作史通,俗以為愚。……吾始以文章得譽,晚談史傳,由是減價。」
惑世盜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迷惑世人以竊取名聲。漢.徐幹《中論.卷下.考偽》:「於是惑世盜名之徒,因夫民之離聖教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
中外馳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遠播於國內國外。[例]《紅樓夢》是中外馳名的文學鉅著。
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壞名聲。《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