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故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故步自封」之典源,提供參考。 1、「故步」:《漢書.卷一○○.敘傳上》嗣雖修儒學,然貴老、嚴之術。桓生欲借其書,嗣報曰:「……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鎖,伏周、孔之軌躅,馳顏、閔之極摯,既繫攣於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昔有學步於邯鄲者1>,曾未得其髣髴2>,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3>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 〔注解〕 (1) 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此典出自於《莊子.秋水》,然「故步」一語,《莊子》原書作「故行」。見「邯鄲學步」。 (2) 髣髴:似乎、好像。 (3)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2、「自封」:晉.庾闡〈斷酒戒〉(據《藝文類聚.卷七二.食物部....
揚名後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流傳於後代。《文選.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揚名後世。」
惡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好的名聲。《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殺之無損,徒有惡名。」唐.杜甫〈後出塞〉詩五首之五:「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
揚名顯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得好名聲,以顯揚父母。唐.白居易〈王庭湊曾祖五哥之可贈越州都督制〉:「奮發而勵節許國,感激而揚名顯親。」《精忠岳傳》第四八回:「特來奉托元帥,懇乞收在部下立功,得以揚名顯親,不勝感激。」
貪名逐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名聲,追逐私利。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四二齣:「老夫當初也只道你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還家。」
知名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為人所聞知的程度。如:「在同業中,董事長的知名度很高。」
名高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名聲傳播得很廣。《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也作「名滿天下」。
不識時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時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載,東漢的張霸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他七歲時就能通曉《春秋》,博聞強記,學問過人,又能孝順父母,待人謙和,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因此張霸被舉為孝廉,屢獲升遷,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
不名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體面、有損名聲。[例]宣布破產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極不名譽的。
利鎖名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其樂。不絓聖人之罔,不嗅驕君之餌,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