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42 ms
共 4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排灣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的權利。 祭典收穫祭(Masarut):舉行時間在每年七~十一月之間,各村自行決定。是感謝神靈的眷顧,給神過年之意。並做為年度終止開始的分界。主要是由祭師主持祭儀,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選播種用的小米,吃新米等活動。目前大部份改為康樂性的活動如歌謠比賽、負重比賽、射箭比賽…等表演性的節目。人神盟約祭(Maleveq):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又稱為(五年祭)。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種植等,並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五年祭長達十五天以上,從準備材料到祭典...
|
鏤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激在心,沒齒難忘。《封神演義》第九六回:「妾等蒙陛下眷愛,鏤心刻骨,沒世難忘。」也作「刻骨銘心」。
|
利鎖名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
夜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梵語yakṣa的音譯。佛教謂一種捷疾勇健會傷害人的鬼。為八部眾之一。《雜寶藏經》卷八:「龍王夫婦及諸眷屬生敬信心,盡受五戒,并夜叉眾亦受五戒。」也作「藥叉」。
|
辛波絲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林統治時期高壓政治的嘲諷)。然而,儘管現實世界存有缺憾,人間並非完美之境,但辛波絲卡認為生命仍值得眷戀。在〈未進行的喜馬拉雅之旅〉一詩,辛波絲卡無意以喜馬拉雅為世外桃源,反而呼喚雪人(Yeti,傳說住在喜馬拉雅山),要他歸返悲喜、善惡、美醜並存的塵世。在〈企圖〉一詩,她重新詮釋波蘭極著名的一首情歌〈甜美的短歌〉(「你走上山坡,我走過山谷。你將盛開如玫瑰,我將長成一株雪球樹……」),道出她對生命的認知:渴望突破現狀,卻也樂天知命地接納人類宿命的局限。一九六二年出版的《鹽》裡,我們看到她對新的寫作方向進行更深、更廣的探索。...
|
心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眷顧。《儒林外史》第四回:「湯父母容易不大喜會客,卻也凡事心照。……問他可曾定過親事,著實關切。」
|
克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定期。《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公乃與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乃縱虎騎夾擊。」《陳書.卷六.後主本紀》:「眷茲狴犴,有軫哀矜,可克日於大政殿訊獄。」也作「剋日」、「刻日」。
|
噬指棄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蔡順母子心相感通的故事。蔡順侍母至孝,嘗出求薪,後有客至,其母望順不還,乃自噬指,順即心動,棄薪馳歸。見《後漢書.卷三九.周磐傳》。後用以比喻母子眷念之情。
|
愜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心如意。唐.孟郊〈石淙〉詩一○首之九:「愜懷雖已多,惕慮未能整。」《紅樓夢》第一六回:「椒房眷屬入宮,未免有國體儀制,母女尚不能愜懷。」
|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註2.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版),頁176~182。註3. 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臺北市:雄獅,1996十版),頁91~98。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