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偏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王朝失去中原地區而偏處於部分領土,稱為「偏安」。《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暗藏玄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中隱藏玄妙、深奧的端緒、機關。如:「諸葛亮使了一招空城計,讓司馬懿以為城門內暗藏玄機而不敢進攻。」
誠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真誠懇切的心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三國演義》第六八回:「於是操疑植乖巧,誠心不及丕也。」
不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恰當、不合宜。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紅樓夢》第一五回:「但吾輩後生甚不宜鍾溺,鍾溺則未免荒失學業。」
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或動作。《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因見這般舉動,心裡敬他。」
臥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隱居而未顯達的曠世奇才。《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嵇康,臥龍也,不可起。」
集思廣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性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性行為。《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文選.張衡.思玄賦》:「旌性行以製珮兮,佩夜光與瓊枝。」
開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開展、不閉塞。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遠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行。《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薛仁貴征遼事略》:「父母在淺土,未曾遷葬,孝服在身,遠離父母墳所,乃大不稱心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