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3.88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怨報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怨恨來回報別人給予的恩德。《禮記.表記》:「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唐.李德裕〈小人論〉:「世所謂小人者,便巧佞,翻覆難信,此小人常態,不足懼也。以怨報德,此其甚者也。」
劊子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執行死刑為業的人。《通俗常言疏證.獄訟.劊子手》引《通訓》:「今大刑人者,蘇俗謂之劊子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如說有水有蟻,挖開了不是,即于挖的時候,帶一個劊子手,一刀把這奴才的狗頭斫下來。」
增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添、加多。《漢書.卷二三.刑法志》:「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增加肉刑、大,有鑿顛、抽脅、鑊亨之刑。」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所費既不增加,而兵士又皆便習。」
明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察至極。《詩經.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晉.束皙〈補亡〉詩:「明明后,仁以為政。」
不敢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受不起、不敢接受。多用以表示謙讓。《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大國命弊邑封鄭之後,弊邑不敢當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虞博士笑道:『這徵之事,我也不敢當。』」
赭衣塞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穿紅色囚衣的罪犯充塞道路。形容罪犯很多。《梁書.卷二.武帝本紀中》:「昔商俗未移,民散久矣,嬰網陷,日夜相尋,若悉加正法,則赭衣塞路。」也作「赭衣半道」、「赭衣滿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氣、災病。唐.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詩:「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群沴逐冰消。」宋.文天祥〈正氣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易。」
見仁見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易經》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的見解。在所引典源《易經.繫辭上》中,解釋了生成天地萬物的「道」,說︰「陰陽的相反相生,生成了宇宙萬物,這就是道。承繼陰陽之道而生成萬物的就是善,而成就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也就是仁義道德。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卻不知曉。因此君子之道雖然涵蓋萬有,知道的人卻很少啊!」後來「見仁見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看法各異。
心懷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成,每釋奠,講辨三教,聽者皆得所未聞。遷四門助教,撰《諸經義樞》、《續史記》皆未就。夢天官、麟臺交,寤而會親族敘訣,二日卒,年四十。 〔注解〕 (1) 國子博士:職官名。在國家最高學府裡講學的教授。 (2) 叵測:難以預料、不可測。叵,音ㄆㄛˇ,不可。
宛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委曲順從的樣子。《詩經.魏風.葛屨》:「好人提提,宛然左。」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