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襯在鞋裡的草墊。《說文解字.艸部》:「苴,履中草。」
|
嗟來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音ㄙˋ,拿食物給人吃。
(3) 蒙袂:用衣袖遮臉。袂,音ㄇㄟˋ,衣袖。
(4) 輯屨:拖拉著鞋子。屨,ㄐㄩˋ,鞋子。
(5) 貿貿然:眼睛看不清楚的樣子。
(6) 嗟:音ㄐ|ㄝ,招呼聲,有不敬的意味。
(7) 曾子:曾參(西元前505∼前430),字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地約當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
(8) 微與:不必吧!與,音ㄩˊ,同「歟」,置於句末,表反詰語氣。
|
韌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材料本身藉塑性變形所能吸收能量大小的性質。如延性、脆性、彈性等。[例]這雙球鞋經過特殊設計,韌性特強。
|
鄭人買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人買鞋,寧可相信自己事前量好腳的尺寸,也不願意親自用腳試穿。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用以譏諷墨守成規而不重視實際狀況的人。
|
羅漢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漢腳是台灣特有稱呼,一般指沒有田產房屋、也沒有家室的遊民,出現於早期移民社會。關於「羅漢腳」名稱的由來,一說是遊民大多倚靠寺廟中羅漢圖的腳部底牆生活,另說則是遊民窮困、鞋靴破爛甚至打赤腳的外形,有如佛教的苦行羅漢,而被戲稱為「羅漢腳」。(註1)目錄1 背景2 相關諺語3 相關文獻4 參考書目 背景清領臺灣初期,因清廷認為治理臺灣耗損國庫且費人力卻又希望社會安定,因此對臺灣多採禁制、隔離政策,限制渡臺便是其中之一。當時依規定渡海來臺者不得攜眷,婦女亦不適合冒險偷渡,因此臺灣島上的男女比例變得更為懸殊,女性身價高漲,找不到...
|
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鞋後跟。《莊子.讓王》:「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
棄若敝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敝屣,破鞋。「棄若敝屣」指像扔掉破鞋一樣的拋棄。語本《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後用以比喻一點都不可惜。如:「我向來淡泊名利,對於地位權勢棄若敝屣。」
|
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在下身的服裝。如:「長褲」、「西裝褲」、「開襠褲」。唐.薛逢〈宮詞〉:「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褲宮人掃御床。」《紅樓夢》第六五回:「底上綠褲紅鞋,一對金蓮或敲或並,沒半刻斯文。」也稱為「褲子」。
|
寸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半步不離注音︰ㄅㄢˋ ㄅㄨˋ ㄅㄨˋ ㄌ|ˊ漢語拼音︰bàn bù bù lí釋義︰猶「寸步不離」。見「寸步不離」條。
01.《宋元戲文輯佚.王月英月下留鞋》:「做夫妻,相憐相愛,半步不離。」 參考詞語︰跬步不離注音︰ㄎㄨㄟˇ ㄅㄨˋ ㄅㄨˋ ㄌ|ˊ漢語拼音︰kuǐ bù bù lí釋義︰跬步,半步。「跬步不離」猶「寸步不離」。見「寸步不離」條。
01.宋.劉克莊〈祭婦弟林養直〉:「子之事親,參、騫庶幾,四十年間,跬步不離。」
02.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三寶、四寶又甚相愛,稍長即跬步不離,小家不知別嫌疑。」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