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5.99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可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快樂到了極點。《後漢書.卷三一.張堪傳》:「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可支。』」《鏡花緣》第八四回:「蘭言夫子聽了寶雲夫子之話,正中心懷,樂可支,如何肯去攔阻。」
猶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疑定,無法拿定主意。《晉書.卷五七.趙誘傳》:「隆猶豫決,遂為其下所害。」《紅樓夢》第二四回:「只是還怕他一時醉中慷慨,到明日加倍的要起來,便怎處?心內猶豫決。」也作「猶豫未決」。
一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心竅通。語本《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其竅通,則比干死矣」句下漢.高誘.注:「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見殺也。」後用以比喻人昏昧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懂。《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這蕭穎士又非黑漆皮燈,泥塞竹管,是那一竅通的蠢物。」《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數多了,自難免魚龍混雜,賢愚分,儘有中文一竅通,借著遊學到海外玩耍的。」
同凡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一般事物特出、平凡。如:「名家名曲畢竟同凡響。」
扞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的意見完全相合。如:「你千萬要找一位和你扞格入、難以相處的人當室友。」
饔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餐繼。形容生活十分困頓。明.朱用純《朱子治家格言》:「雖饔飧繼,亦有餘歡。」也作「饔飧飽」、「饔飧給」。
殷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可供借鏡的事例近在眼前。如:「前次由於大意輸了比賽,殷鑑遠,這次大家可要小心點。」
及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說些無聊話,沒有談到正經的道理。《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及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他兩個,便無話談。真所謂言及義,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
屑一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瞧起。《孽海花》第二八回:「我的眼光是一直線,祇看前面的,兩旁和後方,都悍然屑一顧了。」
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豆子。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昧無知。語本《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能辨菽麥,故可立。」後亦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南朝梁.陶弘景〈相經序〉:「或辨菽麥,更保黃者,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