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2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息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泄不通」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伍子胥變文》楚王使獄中喚出仵(伍)奢、子尚,處法徒刑。子尚臨死之前,仰面向天嘆而言曰:「吾當不用弟語,遠來就父同誅,奈何!奈何!更知何道?吾死之後,願弟得存。忽爾天道開通,為父仇冤殺楚。」遺語已訖,便即殺之。父子二人,同時誅戮。楚王出敕,遂捉子胥處,若為?敕曰:「梁國之臣,逆賊子胥,父事於君,不能忠謹,徒(圖)謀社稷,暴虎貪殘。子尚鄭國之臣,并父同時殺訖。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獲。如能捉獲送身,賞金千斤,封邑萬戶。隱藏之者,法有常刑。先斬一身,然誅九族。所由寬縱,解任科徵,盡日奏聞。固(錮)身送上。」敕1>既行下,水楔2>(泄)...
殊塗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02.宋.范仲淹〈天道益謙賦〉:「取類而信,如江海之潤下;殊塗同致,若鬼神之福謙。」 
水泄不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泄不通」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伍子胥變文》楚王使獄中喚出仵(伍)奢、子尚,處法徒刑。子尚臨死之前,仰面向天嘆而言曰:「吾當不用弟語,遠來就父同誅,奈何!奈何!更知何道?吾死之後,願弟得存。忽爾天道開通,為父仇冤殺楚。」遺語已訖,便即殺之。父子二人,同時誅戮。楚王出敕,遂捉子胥處,若為?敕曰:「梁國之臣,逆賊子胥,父事於君,不能忠謹,徒(圖)謀社稷,暴虎貪殘。子尚鄭國之臣,并父同時殺訖。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獲。如能捉獲送身,賞金千斤,封邑萬戶。隱藏之者,法有常刑。先斬一身,然誅九族。所由寬縱,解任科徵,盡日奏聞。固(錮)身送上。」敕1>既行下,水楔2>(泄)...
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制定的法則。《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六藝者,王教之典籍,先聖所以明天道,正人倫,致至治之成法也。」《文選.沈約.恩倖傳論》:「因此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
天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道。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
泰去否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十四卦,並為之作卦辭和爻辭。後來他人生中的困厄時期終於結束,他也得歸故里。由此可知,人生的禍福都是天道循環,只要能夠積極面對,不懷憂喪志,一旦困厄結束了,順遂的日子必然到來。越王句踐接受了臣子們的勸諫,在吳國忍辱負重地事奉吳王夫差,終於得以歸國,更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斷地壯大國勢,終於滅吳,報仇雪恥。後來「否極泰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否終則泰」演變而出,比喻情況由壞逐漸好轉。
守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天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上天的職能。指天道所應行的事。《荀子.天論》:「天職既立,天功既成。」也作「天工」。
素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為上古時代的女神。精於音樂,一說為知陰陽天道,擅長房中之術,古有素女經、素女方等。
悖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抗、不順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可見悖叛之事,天道所忌。」也作「背叛」、「倍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