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光禿的樣子。《文選.左思.吳都賦》:「爾其山澤,則嵬嶷嶢屼。」唐.元結〈演興.招太靈〉詩:「招太靈兮山之巔,山屹屼兮水淪漣。」
|
十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
|
聲吞氣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
|
誤學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
|
神州陸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國土淪陷,被敵人占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
禮義之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禮尚義的國家。唐・劉禹錫〈為裴相公賀冊魯王表〉:「既示之以君親之道,又錫之以禮義之邦。寰海聞風,室家相慶。」明・歸有光〈祈雨文〉:「邇者人心不古,吏道多端,遂以禮義之邦,化為夷鬼之俗。」
|
郁達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6~1945)浙江富陽人。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習經濟法政,曾先後任教北京、武漢、中山、安徽諸大學。抗戰期間流寓南洋,勝利後為日軍所害。著有小說《沉淪》、《屐痕處處》等。
|
京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都所在,為文物、人才匯集的地區,故稱為「京華」。《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清.陳維崧〈賀新郎.擲帽悲歌發〉詞:「我在京華淪落久,恨吳鹽只點離人髮。」
|
帶牛佩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宣帝時,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改業歸農。典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農。如:「古代太平盛世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牛佩犢,棄甲歸田。」
|
狎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陪伴權貴游樂,親暱而不拘禮節的人。《陳書.卷二七.江總傳》:「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後主遊宴後庭,共陳暄、孔範、王瑳等十餘人,當時謂之狎客。」唐.王渙〈惆悵詩〉一二首之九:「狎客淪亡麗華死,他年江令獨來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