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23.77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外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梆子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地方戲曲腔調。因演唱時以梆子加強節奏,故稱為「梆子腔」。起於大陸地區的陝西,盛行於北方。音樂風格高亢激越,文詞通俗易懂,使戲曲藝術更加群眾化。簡稱為「梆子」。
列鼎撞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列鼎而食。形容富貴人家飲食奢侈。鼎,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 (4) 淺方:低淺的醫術。 (5) 擊鍾:敲鐘以為聚食之號。〔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張衡〈西京賦〉(據《文選.卷二.賦.京都上》引)
狂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書的一種。傳為漢末張芝首創,至唐代張旭、懷素時盛行。狂草筆勢縱逸不拘,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又因其簡筆、連筆甚多,較不易於辨認。
淨土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國佛教的宗派。唐代僧人善導依《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往生經》等經義創立。主張眾生很難靠自力解脫,若乘佛的願力,只要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死時便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再輪迴。故以念佛為主要修行方法,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目的。淨土宗奉東晉慧遠為初祖,中唐以後廣為流行,並傳入日本。[例]中國由於淨土宗盛行,念佛成為最普遍的修行法門之一。 △蓮宗
苦盡甜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苦盡甘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苦盡甘來」就是說苦日子已到盡頭,再來就是好日子了。此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例如《劉知遠諸宮調》。「諸宮調」為盛行於宋、金、元間的一種說唱文學。《劉知遠諸宮調》講的是五代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故事。劉知遠在落魄潦倒時被李文奎收留幫傭,並娶其女三娘為妻。李文奎死後,劉知遠一家受三娘的兄嫂排擠與欺凌,他不堪受侮而棄家投軍。後來劉知遠終於建立了功業,入贅岳節度使家,又將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
駢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賦體。盛行於六朝,其特色是字句雕琢,行文駢儷。也稱為「俳賦」、「排賦」。
大字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陸地區張貼於學校、工廠、街頭等地的文字或圖畫,盛行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內容大抵以政治宣傳和權力鬥爭為重心。
謀深慮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鉤的兵器,長鎩為長矛。戟,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祝由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十三種醫學科別之一。為專用符咒治病的一種迷信方法,盛行於湖南辰州。清.袁枚《新齊諧續集.卷上.治妖易治人難》:「漢陽令劉某,性方鯁,治祝由科邪教過嚴,有奸民上控撫軍,撫軍戒飭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回:「那祝由科代人治病,不用吃藥,只畫兩道符就好了。」也稱為「辰州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