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84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摩洛(Gustave Moreau)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洋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盛行於民國初年的民俗雜藝,是電影未流行前的娛樂雜技。以敲打鑼鼓方式招攬生意,將各種彩色的畫片或西洋景物,掛於裝有凸透鏡的木箱中,一面說唱畫片的內容一面換片,如電影般的供人觀賞。唱詞多七字句,唱腔則多為當地的民歌小調。也稱為「拉大片」、「西洋景」、「西洋鏡」。
拜金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拜金錢,以金錢為主要價值觀的思想。[例]一個社會若是盛行拜金主義,那麼道德仁義必然受到輕視。
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盛行的良知之學。創自宋儒陸象山,以尊德性、明本心為基本概念,故時稱「心學」。後經明儒王陽明發揚光大,而盛行於世。
響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打擊樂器。以椰子科植物果實乾燥後,內裝種子搖奏發聲。盛行於中南美洲,為拉丁音樂不可缺少的樂器。
遺臭萬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
棄宗弄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17~650)唐時吐蕃(西藏)名王。慷慨有雄才,對該族宗教、文化貢獻很大。先娶尼泊爾公主,後娶唐文成公主,佛像、經像、僧侶隨兩公主而至,佛教從此盛行於西藏;並遣諸豪子弟入中國求學,現行藏文亦於此時模仿梵語而成。也譯作「松贊干布」。
夔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的青銅器紋飾。夔是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
莊園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封建制度下的經濟體系。盛行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至宋朝期間,以及西方的羅馬帝國結束時到十三世紀期間。這種經濟型態是由擁有一大片土地的領主,管理一群農奴為其耕作,作為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日本早期也有類似的制度。
北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行於中國北方的拳術。拳法因應北方環境,發展出重腿法、尚長拳、著重身體伸展等特色,為少林拳的分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