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孫禮》:「明帝方修宮室,而節氣不和,天下少穀。禮固爭,罷役,詔曰:『敬納讜言,促遣民作。』時李惠監作,復奏留一月,有所成訖。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諸行》:「其他工伎之人,或名為作,如篦刃作、腰帶作、金銀鍍作、鈒作是也。」《水滸傳》第四四回:「再說這楊雄的丈人潘公自和石秀商量要開屠宰作坊。」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1.興起、振起。《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如:「興風作浪」。《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為、當。如:「認賊作父」。
6.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進行某事。同「做」。如:「作媒」、「作證」、「作事」。
8.成為。同「做」。如:「作人」、「作官」。
9.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如明代有那鑒。
表示疑問。如:「他去那裡了?」唐.王建〈寒食行〉:「紙錢那得到黃泉?」
怎。宋.辛棄疾〈瑞鷓鴣.膠膠擾擾幾時休〉詞:「那堪愁上更添愁。」
指示詞。指比較遠的人、事、物。相對於「這」。如:「我很喜歡那個人。」、「那件東西你要不要?」宋.辛棄疾〈醜奴兒.千峰雲起〉詞:「山那畔,別有人間。」
表承接、轉折的語氣。如:「你要是沒空,那我找別人陪我去。」
表示疑問。通「哪」。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成ㄋㄟˇ。如:「王維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縣裡人那個不曉得?」
指示詞。單數用法,指比較遠的人、事、物。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轉成ㄋㄟˋ。如:「我很欣賞那個人。」
移動。同「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新人那步過高堂。」
1.多。《詩經.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漢.鄭玄.箋:「那,多也。」
2.安定。《詩經.小雅.魚藻》:「有那其居。」漢.鄭玄.箋:「那,安貌。」
如何、奈何。《左傳.宣公二年》:「棄甲則那?」晉.杜預.注:「那猶何也。」唐.杜甫〈夜歸〉詩:「白頭老罷舞復歌,杖藜不睡誰能那?」
《詩經.商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那〉,祀成湯也。」指頌揚祭祀湯王典禮的音樂和諧美盛之詩。本章二句為:「猗與那與,置我鞀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公合」條。
1.關閉、合攏。《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如:「他笑得合不上嘴。」《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配偶。如:「天作之合」。
2.盛放物品的器皿。通「盒」。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3.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國」。如:「魯國」、「齊國」。《易經.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唐.柳宗元〈封建論〉:「漢興,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2.有土地、人民、主權的團體。如:「中國」、「美國」。
3.城市。《孟子.離婁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4.地方。如:「水鄉澤國」。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
5.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國佐。
1.代表國家的。如:「國旗」、「國歌」。
2.本國的。如:「國人」、「國土」、「愛用國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給。通「供」。《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恭敬。通「恭」。《左傳.文公十八年》:「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姓。如黃帝時有共鼓。
1.雙手抱拳。通「拱」。《荀子.賦》:「聖人共手,時幾將矣。」
2.環繞、護衛。通「拱」。《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一起、一同。如:「共鳴」、「共存」、「和平共處」。《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
2.合、總計。如:「共計」、「籃子裡共有十顆蘋果。」
分享、合用。《論語.公冶長》:「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相同的。如:「共識」、「共相」。
跟、和。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姻緣簿全憑我共你,誰不待揀個稱意的?」
合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同一目的下,作共同的努力。如:「通力合作」。《國語.晉語三》:「復之則君臣合作,恐為君憂,不若殺之。」
2.共同著述創作。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五.毛詩音義上》「之德也」句下引沈重云:「案鄭詩譜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盡,毛更足成之。」
3.合奏、共同演奏。《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驃傳》:「樂用龜茲,鼓、笛各四部,與胡部等合作。」
4.合乎法度的詩文。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六.評彙二》:「如老杜之入蜀,篇篇合作,語語當行,初學所當法也。」
共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厲王出奔後,周、召二公攝政,號稱「共和」。見《史記.卷四.周本紀》。一說為共伯和攝行天子事。
2.國家主權在全體人民,不立君主的國體,稱為「共和」。
B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羽鳥;BOF討論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某特定問題或主題,在會議上或私下組成的非正式討論團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