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53.69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拂衣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周書˙卷四十二˙劉璠傳:「璠曰:『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也!』遂拂衣而去。」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方正》:「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後漢書·楊彪傳》:「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朝矣。」 2.語譯 形容很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拂袖而去、拂袖而起 相反詞無 5.例句 他被當眾羞辱,氣的拂衣而去。
居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稱在家佛教徒。《維摩詰所說經.卷上》:「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清.錢謙益〈莆陽陳氏壽讌〉詩:「方床竺几夾窗紗,人說毘耶居士家。」
信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宿兩夜。《詩經.豳風.九罭》:「公歸不復,於女信宿。」《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陟降信宿,迄于仙都。」
八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張良向漢高祖陳述的八件難事:一為制項籍之死命;二為得項籍之頭;三為封聖人墓、表賢者閭、式智者門;四為散府庫以賜貧窮;五為偃武行文,不復用兵;六為休馬無所用;七為放牛不復輸積;八為復六國之後,歸天下游士以事。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漢書.卷一.高帝紀》:「食其欲立六國後以樹黨,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八難。」後人引用此語,多是稱讚張良見事之精闢。《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索隱述贊》:「人稱三傑,辯推八難。」
推食解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施惠於人。參見「解衣推食」條。《隋書.卷六四.沈光傳》:「帝每推食解衣以賜之,同輩莫與為比。」明.李贄〈又書使通州詩後〉:「某奉別公近二十年矣,別後不復一致書問,而公念某猶昔也。推食解衣,至今猶然。」
自彊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彊,同「強」。「自彊不息」即「自強不息」。見「自強不息」條。01.唐.韓愈〈答侯繼書〉:「懼足下以我退歸,因謂我不復能自彊不息。」 
環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眾目所視。漢.賈誼《新書.卷三.親疏危亂》:「動一親戚,天下環視而起,天下安可得制也。」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九.張顏承節》:「宣和間,京師天漢橋有官人自脫冠巾,引頭觸欄柱不已,觀者環視,恍莫測其由,不復可勸止,問亦不對。」
百結鶉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源,提供參考。 1、「鶉衣」:《荀子.大略》子夏1>貧,衣若縣鶉2>。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 〔注解〕 (1) 子夏: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精研《詩》教。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 (2) 縣鶉:懸掛著的鶉鳥。鶉尾短禿,形似敝衣,因以形容衣服破爛。縣,音ㄒㄩㄢˊ,繫、掛。同「懸」。鶉,音ㄔㄨㄣˊ,鵪鶉,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
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巧。《三國志.卷九.魏書.夏侯尚傳》:「使幹朝之家,有位之室,不復有錦綺之飾,無兼采之服,纖巧之物。」《紅樓夢》第三八回:「我那首也不好,到底傷於纖巧些。」
目瞠口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瞪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驚愕的樣子。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七.荊山客邸》:「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瞠口哆,不復能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