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聖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指證得阿羅漢的境界。《大集法門經.卷上》:「諸苾蒭,汝今當知,我等諸聲聞大眾,皆是離塵清淨心者,現證諸法,善能了知諸出離道要,各各已得所證聖果。」(2)指證得見道位以上的境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七一:「有聖道,有修聖道,由斯得有聖果差別。」
|
判如天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差別極大,如天與地的分別。如:「他們雖然是雙胞胎,但個性、嗜好卻判如天壤。」
|
女權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十九世紀以來,為爭取女性平權的各種社會運動。參見「女性主義」條。
|
賣富差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官吏貪贓枉法。對不同的人有差別待遇,對有錢的人,取其錢而賣放;對於貧窮的人,因無錢可榨,則科罰勞役。如:「晚清時期,有太多的官員賣富差貧,使得民不聊生而怨聲載道。」
|
業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人今生的善惡行為能生來世苦樂之果,譬如田園能生好與壞的果實。唐.實叉難陀《廣佛華嚴經》卷三九:「六趣受生各差別,業田愛潤無明覆。」
|
形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形、景象。《紅樓夢》第五七回:「見其家中的形景,自與榮寧不甚差別,或有一二稍盛者。」《老殘遊記》第一三回:「那知被他們看了這個形景,越發笑個不止。」
|
二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世俗諦和第一義諦。在非心智感官錯亂下所認識到的真實狀況,佛教依凡夫和聖人認知的差別,分世俗諦和第一義諦。世俗諦是指凡夫所認知的真實;第一義諦是指聖人所認知的真實。《中論》卷四:「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
菩薩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學大乘菩薩應受持的戒律。但有關菩薩戒的內容,諸經律論的說法,互有差別。流傳中國的是梵網和地持瑜伽兩種,其中以梵網為主流,中國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菩薩戒。也稱為「大乘菩薩戒」、「大乘戒」。
|
判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經典因背景、作者淵源不同,前後期經典中的思想差別很大。為了調和其間的衝突,及提昇自宗經典地位,於是將各種經典加以分期和判定高下,以確立自宗思想的優越,這種批判稱為「判教」。
|
有眼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鑑賞識別的能力。如:「能看出這幅仿作的破綻,你可真有眼力!」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