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呼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呼百諾」原作「一呼再諾」。《韓詩外傳》為西漢時韓嬰所著。韓嬰,西漢燕人,生卒年不詳,武帝時為博士。是漢初傳《詩》三家之一的《韓詩》創始人,其學稱為「韓詩」。著有《韓詩內傳》、《韓詩外傳》、《韓故》等,現今僅存《韓詩外傳》。《韓詩外傳》是韓嬰借《詩》來發揮他的政治思想,所述多為道德說教、倫理規範、諸子雜說等,一般於文末引一句恰當的《詩經》做結論,以支持他的觀點。它對《詩經》而言,既不是注釋,也不是闡發,只是使詩句成為一種比喻,而借以敘事說理。這一篇舉例說明了君臣之間的關係。韓嬰認為智慧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永不竭盡。行為可以做為他人表率的人,是老師。智慧和行為可以輔助教導別人的,是朋友。依據法...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為有效控制。 總體行為現實治療法中將總體行為比喻為四輪車現實理論將人的總體行為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思想、行為、感覺及心理狀態,並以四輪車比喻為人的總體行為,思想及行為是四輪車的前輪,而感覺及心理狀態則為四輪車的後輪。雖然人的行為是總體互為影響的,但是位於前輪的思想及行為會帶領著位於後輪的感覺及心理狀態。當人的思想<...
經驗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以歸納的方法和實際經驗,去追求真理或發現法則。以「知識是經驗的累積」為信條,相信科學的知識可用經驗證實的哲學思想和政治理論。代表人物有洛克、休謨等。
禁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限制。如:「思想禁錮」。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世事無常,有聚必有散,分離是不可避免的。《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古人云:『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陳大郎思想蹉跎了多時生意,要得還鄉。」也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黨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別樹一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獨立一方的軍隊旗幟。後也稱人的思想、學問有創見,自成一家。如:「清朝的學術,別樹一幟,號稱為『樸學』。」
深惡痛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受業於孔子孫子子思的門人,治儒術之道,提倡王道、仁義、輕功利以及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盡心章句下〉裡有一段孟子引錄孔子的話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乎!鄉原,德之賊也。」原文意思是說:「有人經過我家門前,但不進來屋裡坐坐,而我不會感到遺憾的,只有對鄉愿的人才會如此吧!因為鄉愿是德之賊!」「鄉愿」這種人是「刺之無所刺,非之無所非」的人,也就是最沒有道德標準的人。所以孔子最厭惡這種人。南宋理學家朱熹對於這段話的注釋是:「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他認為孔子對鄉愿過門不入並不覺遺憾,反以能不見、不接近他們感到慶幸,可見他...
輕舉妄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解老》內容是擇取《老子》中的文句,以法家思想來解釋其中的意涵。典源這裡是在解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這句話。韓非子認為背棄道理,而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輕率行動的人,縱使有如天子諸侯般的權勢地位,或倚頓、陶朱公、卜祝的財富,還是會因為有驕傲之心,而失去他的人民和財富。人們之所以輕易地背棄道理,而任意輕率地行動,是因為不知道「禍與福常相因而至,往往福因禍生,而禍藏福中」,老子就是要告訴人們「禍福相倚」這個道理。另外同樣是《韓非子.解老》:「故欲利甚於憂,憂則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舉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大意是:過分貪求利益就會開始憂...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本我(英文:id)是在潛意識型態下的思想,(拉丁字為「it」,原德文字則為「Es」)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如饑餓、生氣、性慾等;此字為佛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的目的在於遵循享樂原則,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 自我心理學上的自我(ego)這個概念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