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害理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雞犬不寧。孫麒後欲休之,與妻家人交惡,鬧上衙門。縣官為討好權貴,將孫麒交給教官朱先生。朱先生是個正直的人,在查明實情後,憤怒地說:「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就是說自己不是為了這種「傷天害理」的錢而逢迎權貴之人,不願受理,孫麒安然而歸。除了《聊齋志異》,同時代的《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醒世姻緣傳》等都有這樣的說法,可見為當時代流行用語。
|
讜論侃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讜論,正直的言論。讜論侃侃指議論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無所畏懼。宋.蘇舜欽〈祭滕子京文〉:「往在諫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
|
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例]為官公正廉明,才能得到人民的愛戴。
|
充飢畫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畫餅充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畫餅,畫成的餅。比喻徒具形式而無實用價值。根據《三國志》記載,三國魏盧毓為人正直不阿,敢於上諫直言,頗得魏明帝賞識,任命為吏部尚書,擔任推舉人才的工作。魏明帝向來厭惡那些聲名顯揚,卻無才學的人,這時剛好中書郎一職出缺,於是下詔要求盧毓推舉人才時要注重真才實學,不要選那些徒具名聲的人,否則便像在地上畫餅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後來「畫餅充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虛名而無益於實際。亦用來比喻徒事空想無益於事。
|
正言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敢言,無所顧忌隱諱。《楚辭.屈原.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宋.蘇軾〈鳧繹先生詩集敘〉:「微言高論,即已鄙陋漢唐,而其反復論難,正言不諱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貴矣。」也作「直言不諱」、「直言無諱」、「直言勿諱」。
|
噤如秋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噤若寒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寒冷季節時,聽不到蟬叫聲,所以古人用「寒蟬」來比喻不說話。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載,東漢時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激勵他向劉勝學習,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
|
方正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正直,不逢迎諂媚。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二.夢幻許昌》:「嘉定有老儒,名朱綱,為人方正不苟,頗信佛老之說。」也作「方正不阿」。
|
行不苟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正直,不隨便與人同流合汙。唐.張說〈齊黃門侍郎盧思道碑〉:「清明虛受,磊落標奇,言不詭隨,行不苟合,游必英俊,門無塵雜。」也作「行不苟容」。
|
心正筆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也正。語出《舊唐書.卷一六五.柳公綽傳》:「穆宗政僻,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後人亦用以比喻內心公正則行事正直。
|
宿世冤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世結仇的冤家,形容積怨極深。亦常用作反語,用以暱稱所愛的人。宋.無名氏《道山清話》:「彭汝礪久在侍從,剛明正直,朝野推重,晚娶宋氏婦,有姿色器資,承順惟恐不及。後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紙筆,大書云:『宿世冤家,五年夫婦,從今以往,不打這鼓。』投筆而逝。」也作「夙世冤家」。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