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點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泡茶。一種唐、宋時的烹茶方法,即將沸水徐徐注入杯中的茶葉上。宋.蘇軾〈送南屏謙師〉詩:「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門前開著一個小茶坊,眾人入去喫茶,一個老子上點茶。」
洗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朗清晰,有條不紊的樣子。《新唐書.卷一二七.張嘉貞傳》:「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唐.司空圖〈月下留丹詩.序〉:「跡雖顯奇,道必體正,故為物怪之所中者。見之莫不洗然。」
民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戶籍。清朝時各色人戶,凡是不屬於軍、商、籍的,都編為民籍。
爛羊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濫授名器、官爵。《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賈豎,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繡面衣、錦褲、襜褕、諸于,罵詈道中。長安為之語曰:『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
肚轉腸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肚腸翻轉鳴叫。形容非常飢餓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走到房裡一會,又走到下一會,然後叫徒弟本空托出一盤東西,一壺茶來。巫娘子已此餓得肚轉腸鳴了。」
錫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印度部分地區的宗教。由印度教毗溼奴虔誠派發展而來,西元十五世紀後期由那納克創建。接受印度教關於輪迴、業報和解脫的教義,認為神是獨一、是真理、是造物主、永生不死、無所不在、無形象。該教堅持信徒共餐,開辦祖師,否認印度教種姓制度,信徒自稱為祖師的門徒。該教最隆重的節日是三、四月間的拜薩哈節。也作「西克教」、「塞克教」。
將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將要、將近。宋.周密〈謁金門.花不定〉詞:「屈指一春將次盡,歸期猶未穩。」《孤本元明雜劇.圯橋進履.第一折》:「等的天色將次晚,躲在人家火邊。」
鹽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鹽稅。清制分三項:一課,為鹽田的地稅,由丁繳納;二引課,為運鹽的稅,由鹽商繳納;三雜課,為一切雜稅的總稱。
百草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燒柴草或燃料所生的煙塵。因其質地輕細,故稱為「霜」。摻入膠水,可用來畫鬚髮或翎毛。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七.土部.百草霜》。也稱為「煤炱」、「鍋底煤」、「突墨」。
鍋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爐的上面是一大圓鍋,鍋子四周可放置東西的平面部分,稱為「鍋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