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58.06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在旗旒上畫龍,並在旗竿竿頭鈴作為裝飾的旗子。《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有鈴曰旂。」晉.郭璞.注:「縣鈴於竿頭,畫蛟龍於旒。」《孟子.萬章下》:「庶人以旃,士以旂。」漢.趙岐.注:「旂,旌有鈴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研習。《易經.辭上》:「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文選.劉琨.答盧諶》:「損書及詩,備酸辛之苦言,暢經通之遠旨。執玩反覆,不能釋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懸。《說文解字.糸部》:「系,懸也。」三國魏.曹植〈輔臣論〉:「群言系于口,而研覈是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君王車駕上的鈴鐺。《說文解字.金部》:「鑾,人君乘車,四馬鑣,八鑾,鈴象鸞鳥之聲,聲龢則敬也。」《南齊書.卷三.武帝本紀》:「鳴青鑾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
出神入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產生。「神」,神妙,指變化之極,《易經.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入」,進入。「化」,造化,指非人力可比之化境。「出神入化」指產生神妙,入於化境。後多用於文藝、工藝、技藝等之成就方面,形容其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典源黃佐《翰林記.卷一○.習書》敘述明宣宗習書法,臨摹古帖,始學趙孟頫,而有遒勁之氣,其書法精能之至,已達「出神入化」之境。按:古來品評書藝,有能品、精品、妙品、神品之分,神品為最高之境界,為神妙至極的作品。後來「出神入化」被用來形容文藝、技藝、工藝等之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
風燭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燭」:古辭〈怨詩行〉(據《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一六》引)天德悠且長,人命一何促1>。百年未幾時,奄2>若風吹燭。嘉賓難再遇,人命不可續。齊度遊四方,各太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嶽。當須盪中情,遊心恣所欲。 〔注解〕 (1) 促:短促。 (2) 奄:音|ㄢˇ,急遽、匆促。 2、「殘年」:《列子.湯問》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1>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以殘年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拘束、受制。如:「牽制」、「拘牽」。《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不牽於勢。」《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此二國豈拘於俗,牽於世,奇偏之辭哉?」
同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室」:《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1>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2>而救之,可也。鄉鄰有鬥者,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 〔注解〕 (1) 同室:同一家的人。可引申為自家人。 (2) 被髮纓冠:頭髮披散著,帽帶沒,纏住頭髮。形容匆忙急迫的樣子。被,通「披」,音ㄆ|。纓冠,帽帶纏住頭髮。纓,音|ㄥ。見「披髮纓冠」。 2、「操戈」:《左傳.昭公元年》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犯懼,告子產。子產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於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子皙盛飾,入,布幣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維網的粗繩。《說文解字.糸部》:「綱,網紘也。」《書經.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唐.杜甫〈又觀打魚〉詩:「蒼江魚子清晨集,設網提綱取魚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絆、停滯。唐.白居易〈春題湖上〉詩:「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