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42 ms
共 3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彼倡此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邊提倡,這邊呼應。《明史.卷二○七.劉世龍傳》:「仕者日壞於上,學者日壞於下,彼倡此和,靡然成風。」也作「彼唱此和」。
|
熟路輕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駕輕就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處士石洪是韓愈的好友,他於元和五年,赴任河陽節度使烏公參謀,臨行前他擺設宴席於上東門外,與朋友們餞別。韓愈也參加了這次的宴會,並為了送別友人作了序。韓愈在文中寫道:「與處士談論古今的道理,就好像以四匹馬...
|
自暴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暴自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 著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輯錄而成,共十四卷,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在〈離婁〉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棄仁義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說:「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談論仁義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棄的人一起共事。說話違背禮義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愛,行事以義為準則,那就是自己放棄自己。仁,就像是一間很安全的房子;義,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拋棄安全的房子不住,捨棄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後來「自暴自棄」這句成語就從...
|
王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28~1897)字紫銓,號子九、仲弢、弢園,別號天南遯叟,清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曾遊歐洲和日本,並在香港創循環日報,提倡洋務,要求變法,為我國第一位政論記者;又將四書五經譯為英文,聖經譯為中文,對中西文化交流貢獻甚大。光緒間返國,主講上海格致書院。著有《弢園詩文集》等。
|
劉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西元前6~57)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在位三十三年。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諡號光武,廟號世祖。(2)漢代學者劉歆,後改名為秀。參見「劉歆」條。
|
普羅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表現無產階級意識的文學。也稱為「無產階級文學」。
|
摩頂至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1>兼愛2>,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注解〕
(1)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有《墨子》一書,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為墨家思想的代表。
(2) 兼愛:戰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親疏厚薄的不同。
|
偃武興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偃息武備,提倡文教。《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傳》:「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也作「修文偃武」、「偃武修文」。
|
凌風知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
(2) 霸:王霸(?∼西元59),字元伯,漢潁川潁陽人。少為獄吏,後追隨劉秀,屢立戰功。
(3) 潁川:郡名。秦朝設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縣治。
(4) 逝:離去。
(5) 驗:證明、確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王霸》
|
阮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臺,清江蘇儀徵人。乾隆進士,官至大學士,所至之處以提倡學術自任,在廣東設學海堂,在浙江設詁經精舍,著有《揅經室集》,又集經籍纂詁,校刊《十三經註疏》,彙刻《皇清經解》等書,卒諡文達。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