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印度河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印度河流域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的文化,為世界古文明之一。有良好的城市計畫,農耕、畜牧極為發達,以宗教信仰最為突出,科學上的成就以冶鐵、數學最為輝煌。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係我國設立之負責保管、分配與監督使用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機構。緣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入京,清廷戰敗,次年與各國議和,簽定〔辛丑和約〕,賠償各國損失四億五千萬兩,即所謂的庚子賠款。光緒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美國國會通過以一部分之賠款退還中國之議案,用以發展中國教育文化事業;六月二十二日,外務部與駐京美使商定,自撥還賠款之年起,初四年每年派學生約一百名,五年起每年至少派學生五十名赴美留學。宣統元年(1909)五月,學部與外務部會奏〔派遣留美學生辦法〕五項:(1)設遊美學務處,(2)設肄業館,(3)考選第一格第二格學生,(4)津貼生活費,(5)專設駐美...
文化促發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功能派的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ronslaw Malinowski, 1884~1942)提出了「文化促發力」的理論,認為「文化促發力」是文化的主動力,這些主動力促成了文化進一步的組成並加強其精密度。尤其是在一個社群中,人的生物慾求,應該得到滿足。一種文化能夠昌明、發展及延續,有助於使人的精神欲求獲得滿足。這些都可稱為「文化促發力」。
  主要的文化促發力有三:(1)經濟組織:做為促進文化進步的後盾;(2)法律:做為文化保持的支撐力;(3)教育:做為文化進步的引導。
文化地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地理是就地理狀況和人類文化的關係著眼,探討物理環境和人的關係以至文化的形成和文化類型,包括物理環境的性質、變化與人類定居的選擇,和文化發展所受的地理因素之影響。
  文化地理的開始在探討人和物質環境的關係,在這方面以我國〔周禮〕所載的材料是最好的例證。我國教育史通常以司徒為最高的教育行政長官,即〔尚書〕中載舜命契為司徒,以「敬敷五教」。到〔周禮〕中所載的大司徒的職務,固然責在教育,卻還負責許多與教育相關的職務,其中的一項是大司徒掌管全國地理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方圓之數,辨別山林川澤與高低地勢,畫分田野和人民定居的區域,進而了解到地理環境對居民的影響,在人體外形方面便有差別。列...
西拉雅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南部墾丁國家公園的史前文化相之一。以西拉雅平埔族為代表,其存在時間距今約一千二百年前後。原分布於臺南、高雄、屏東一帶,後逐漸遷至臺東。恆春半島為其重要的活動區,其時間當早於文獻的記載。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圖書館為臺灣地區唯一的表演藝術(戲劇、音樂、舞蹈)專門圖書館,創設於民國76年(1987)10月。原隸屬於該中心企畫組,協助該組對該中心戲劇院、音樂廳表演節目之規畫。80年10周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獨立之圖書館,並擴大其功能使其成為臺灣地區表演藝術資訊中心,供一般大眾使用。同時進用圖書館專業人員經營管理,並開始籌畫圖書館對外開放事宜。82年完成整修搬遷,7月正式對外開放。由於空間有限,為兼顧專業及普及使用原則,一般卡座採會員制,每日所舉辦之「影片欣賞活動」則採自由進入觀賞方式。據83年統計,該館服務15,000餘人次。
  該館總面積約有330坪,館舍分置於國家音樂...
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簡稱「邊教館」。是國民政府教育部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成立,掌理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編譯出版等方面的機構。
  民族學家凌純聲任首任館長。研究員、編纂等業務骨幹多由中央大學教授兼任,並有多位精通蒙古、藏、維吾爾等文學的專家任職。設有研究組、文物組、編譯組。編譯組下設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三個編譯室,附設少數民族文字印刷廠。出版漢、蒙古、藏、維吾爾等文字版〔中央邊報〕月刊,以及供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的教科書或學術著作。圖書館以收藏少數民族及邊疆地區的圖書為重點。文物組組織少數民族文物展覽。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月以後,由中共政府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系統的有關單...
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巴黎的法國藝術文化中心。是法國總統龐畢度所構想。西元一九七七年落成,建築物四周圍以透明玻璃。該中心包括現代美術館、圖書館、工業創作中心與音樂科學研究院。
文化週期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週期論」又稱「文化循環論」(Cultural Cycle Theory),首先提出這種理論的是德國史學家維拉莫維茲-莫蘭道夫(Ulrich von Wilamowitz-Möllendorf);他於一八八一年出版的著作〔安梯哥諾斯.馮.卡里斯吐斯〕(Antigonos von Karystos)一書,及一八九七年在梯賓根(Tübingen)所作的演講,都提及「文化週期論」的概念,認為文化有完整的循環,因為文化會死亡。他解釋古代的文化發展與近代的文化發展之間,有可預見的平衡。文化週期在現代被視為文化規律的一種表徵。
  德國的民族及民俗學者堪布(Ake Campbell)後來...
行政院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政院文化獎由行政院設置,於民國七十年(1981)第一次頒發,是當前國內對於文化與學術有卓越貢獻人士所給與一項最高榮譽與獎勵。該獎的設置,依據〔行政院文化獎設置辦法〕的規定,係為表彰對中華文化之維護與發揚有特殊貢獻之人士;而所謂「對中華文化之維護與發揚有特殊貢獻之人士」,據〔行政院文化獎受獎候選人提名注意事項〕所訂,係指發揚與維護中華文化終身致力、成就特殊之人士而言。
  文化獎之頒授,採主動遴選方式,由行政院組織文化獎評議委員會,辦理受獎人之遴選及評議工作。委員會之組織,置主任委員一人,委員九至十七人;由行政院長指定政務委員兼任或聘請聲譽卓著之學者專家及素孚眾望之人士擔任。關於...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