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7.25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因為獻公晚年十分寵愛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在狐偃、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先後到過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他在狄國住了十二年,並且娶季隗為妻,生下伯鯈(ㄔㄡˊ)、叔劉。後來決定離開狄國前往齊國時,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如果沒有回來就改嫁。季隗則表明說她已經二十五歲,再過二十五年就是快要進棺材的老太婆了,堅要等他。後來重耳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晉國,即位成為晉文公,並依言將季隗接回國。後來「行將就木」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黑白分明,壁壘分明反義:不分皂白,是非不分,涇渭不分辨似: 形音辨誤 同 「涇渭分明」及「壁壘分明」都有區分得很清楚的意思。異 「涇渭分明」側重於彼此的區分清楚;「壁壘分明」則側重於雙方的立場對立。 涇渭分明 壁壘分明 辨似例句 ○ ㄨ 這兩個產品一經比較,品質立即~,各自的優劣表露無遺。 ㄨ ○ 關於是否在此地設置觀光賭場,支與反對雙方~,互不相讓。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怒的樣子。《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王授璧,相如因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也作「髮上衝冠」、「髮踊衝冠」、「衝冠髮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拿。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婢擎金澡盤盛水,瑠璃碗盛澡豆。」唐.杜甫〈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詩:「藥許鄰人斸,書從稚子擎。」
閉門造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造車合轍注音︰ㄗㄠˋ ㄐㄩ ㄏㄜˊ ㄓㄜˊ漢語拼音︰zào jū hé zhé釋義︰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便自然能合於常規。見「閉門造車」條。 01. 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五》:「及觀序《脩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此論舊矣。」 02.清.趙翼〈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於後〉詩其二:「人各造車期合轍,君能集腋便成裘。」  參考詞語︰閉戶斲輪注音︰ㄅ|ˋ ㄏㄨˋ ㄓㄨㄛˊ ㄌㄨㄣˊ漢語拼音︰bì hù zhuó lún釋義︰關起門來,削木製作車輪。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見「閉門造車」條。 01. 元.邵亨貞〈南村輟耕錄疏〉:「凡例既明,書法尤備。鉤玄提要...
不遑多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暇多所謙讓。如:「小王與小李平常就愛鬥嘴,此次共同主節目,兩人更是不遑多讓,互爭鋒頭。」
蒸蒸日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祺的詩文有悖逆朝廷之意,皇帝認為浙江一帶民風惡劣,於是下令禁止浙江士人參加各級科舉考試。這樣的情形續兩年之後,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人上奏表示:浙江一帶的士子已經反省自己的過錯,風氣完全改變,正在不斷地進步發展之中,請皇帝下詔讓浙江士子恢復參加科舉。原文中「蒸蒸日上」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物不斷地進步發展。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與李翱書〉(據《全唐文.卷五五二.韓愈》引)足下謂我入京城有所益乎?僕之有子,猶有不知者,時人能知我哉?僕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閒,開口論議,其安能有以合乎?僕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1>,日求於人,以度時月,當時行之不覺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今年加長矣,復驅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難矣。所貴乎京師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賢公卿在下,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以僕遑遑於其中,能上聞而下達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愛不相忌者又加少,內無所資,外無所從,終安所為乎? 〔注解〕 (1) 無所取資:沒有地方取得生活費用。指沒有收入。資,費用。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得有道理,就答應了,讓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會談,從早上到中午,都還沒有結果。毛遂於是劍走到楚王面前,極力說明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楚王終於被說服,答應趙國願意出兵援救。於是兩國當場歃血為盟,誓守聯合抗秦的盟約。毛遂這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也為國家立下了功勞,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後來「脫穎而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顯露才能,超越眾人。或比喻從囊中逃脫。
斬釘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紅樓夢》第六六回:「尤二姐操家務十分謹肅,每日關門闔戶,一點外事不聞。他小妹果是個斬釘截鐵之人,每日侍奉母姊之餘,只安分守己,隨分過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