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13 ms
共 27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是大陸地區有關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分非正式指導性文件。文件於一九五四年由中央教育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編寫,並以初稿形式發給各地使用並徵求意見。文件初稿未正式發表。它是根據一九五二年中央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的精神並在參照蘇聯〔幼兒園教養員工作指南〕的基礎上編寫的。文件對〔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的規定和要求作了進一步的具體說明,對當時幼兒園教育和教學工作發生積極的指導作用,實際上成為當時中國幼兒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一九五八年受政治性學術批判被否定。
|
上海育才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才中學校址在上海市靜安區山海關路,前身為育才書社。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由英國人嘉道萊(Eieeokadoorie)創辦。初期專攻中、英文,旨在培養翻譯人才。民國元年(1912)改為工部局立育才公學,英國人大衛(R.G. Doorie)任校長,學校只招男生。十八年至三十年間,霍倫繼任校長襲英國學制,分小學和中學兩部。二十四年起停招小學生。二十八年起又改為六年制完全中學。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收歸市立,改名育才中學。一九五○年起段力佩任校長,定為上海市重點中學。學校占地十點八畝,建築面積七千三百五十六平方公尺。有班級二十四班,學生千餘人。教職員工一百四十一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四十餘人。
|
五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育」在大陸地區是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進行「五育」,是為了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主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理想、道德、紀律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 智育,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培育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 體育,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經常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逐步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水平,... |
十年一貫制(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年一貫制」是大陸地區曾經實行的一種學制,指小學五年、中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的一至十年級教育由一校完成的學制。在文化大革命前,一九六○年代初實行。一九七八年一月十八日,教育部頒發(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畫試行草案)並通知,規定多數農村地區的九年制中小學,應有計畫地使一部分具備條件的學校逐步過渡為全日制十年制學校。目前大部分地區已將這種學制逐步過渡到實行「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或「五三三制」。
|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址在南京市察哈爾路。前身身為三江師範附屬學校。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張之洞創設。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數度易名。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三江師範附屬學校改為兩江師範附屬學校。民國六年(1917)改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於八年(1919)同時隸屬於東南大學,至十二年改為東南大學附屬中學。十七年改稱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當時校址均設在四牌樓大學部內。抗日戰爭爆發,校址遷貴陽馬鞍山,改為國立第十四中學,並在重慶和沙坪壩設有附中和分校。三十五年(1946)三校合併遷回南京現址,改為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一九四九年改為南京大學附屬中學。一九五二年改為... |
內陸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周與鄰國土地毗連,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的國家。如亞洲的寮國、非洲的烏干達、南美洲的巴拉圭等。西元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條約規定:內陸國家享有通過他國出海洋之權。
|
二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晉代陸機、陸雲兄弟的合稱。《晉書.卷五四.陸雲傳》:「少與兄機齊名,雖文章不及機,而持論過之,號曰『二陸』。」
2.南宋陸九齡、陸九淵兄弟的合稱。《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傳四.陸九齡傳》:「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和而不同,學者號『二陸』。」
|
中國政法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專業為主的高等學校;隸屬司法部。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四十一號,占地六百八十餘畝,校舍建築面積近十五萬平方公尺。
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學院,於一九五二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期間,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的法律、政治及社會學等系合併組建;一九六○年曾被列為教育部直屬重點院校;一九七○年十一月,學校被撤銷;一九七八年八月復校;一九八三年五月,學校擴建後改現名。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學校設有研究生院;設法律、經濟法、國際經濟法、政治與行政管理學、外語等五個系;另設有三個教學部。該校訴訟法、民法、國際法、經濟法、法制史等五... |
承包制(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大陸地區,承包制係承包經營責任制的簡稱,即在總體經費下完成總體責任,而不作逐項收支規定。承辦單位在收取總體撥款之後,自主經營,直至完成總體責任。這是相對於社會主義制度下種類繁多的專項撥款。一般以承包經營合同形式確定國家與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權利關係,使企業逐步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制度。在教育部門,高等學校在接受撥款後,國家不再限制撥款使用方法,由學校自由運用,也稱承包制。
|
[人民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教育]是大陸地區每月定期刊出的教育類雜誌,創刊於一九五○年五月一日。其宗旨是:提高教育幹部的政策與業務水準,加強對教育實施工作的指導。一九五一年七月,教育部、出版總署在聯合發出的[關係調整全國教育定期刊物的決定]中,將[人民教育]確定為教育部的機關刊物,並確定其任務為:(1)闡明和解釋並指導全國各級教育機關正確地執行政策;(2)總結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經驗;(3)進行教育理論研究以及研究有關教育工作的學術問題;(4)介紹外國教育工作的經驗;(5)介紹和評論全國教育期刊的論著。一九五七年和一九五八年,[人民教育]曾因整風兩度休刊。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復刊後,又因文化大革命運動於一九六六年七月停...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