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2.3549 ms
共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殺人如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殺人如麻」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二七.天官書》秦始皇1>之時,十五年彗星2>四見,久者八十日,長或竟天3>。其後秦遂以兵滅六王4>,并中國,外攘5>四夷6>,死人如亂麻,因以張楚並起,三十年之閒兵相駘藉,不可勝數。自蚩尤以來,未嘗若斯也。 〔注解〕
(1) 秦始皇:姓嬴名政(西元前259∼西元前210),即位第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
|
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後受秦始皇重用,入秦為相。主張廢封建,定郡縣,行禁書令,統一文字,變籀文為小篆。並曾與趙高、胡母敬等,整理當時通行的秦文,寫成《倉頡篇》七章。後為趙高所害,腰斬於咸陽市。
|
軹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今陝西省咸陽縣東北的一座亭子。劉邦攻入咸陽,秦王子嬰在此投降。《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子嬰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
揭竿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
路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上的行人,不相關的人。唐.杜甫〈故武衛將軍挽歌〉三首之三:「路人紛雨泣,天意颯風飄。」唐.許渾〈途經秦始皇墓〉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
馳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天子所行的道路。《禮記.曲禮下》:「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歲,賜爵一級。治馳道。」
|
秦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用來殉葬的陶偶。如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出土的數千件排列有序、體型高大的陶塑兵馬俑,及西側的兩乘銅車馬,兵馬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十分細膩,其中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如:「近年挖掘出來的秦俑,顯示秦代在雕塑藝術及冶鑄技術上已有高度成就。」
|
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事。《管子.禁藏》:「舉事而不時,力雖盡,其功不成。」《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
|
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進入。《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使天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文選.任昉.奏彈劉整》:「馬援奉嫂,不冠不入,汜毓字孤,家無常子。」
|
人頭畜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罵人善惡不分、毫無智慮,說話好像畜牲鳴叫一般。《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聊齋志異.卷一○.素秋》:「公子作色曰:『是真吾弟之亂命矣!其將謂我人頭畜鳴者耶!』」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