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噤口不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道:「六嫂,你媒也做老了,難道恁樣事還不曉得?從來可有三朝媳婦便歸去的理麼?前日他不肯嫁來,這也沒奈何。今既到我家,便是我家的人了,還像得他意!我千難萬難,娶得個媳婦,到三朝便要回去,說也不當人子。既如此不捨得,何不當初莫許人家。他也有兒子,少不也要娶媳婦。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聞得親母是個知禮之人,虧他怎樣說了出來?」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不敢回覆孫家。 ◎2《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徐言又問道:「那銀兩你可曾見見數麼?」顏氏道:「他說俱留在行家買貨,沒有帶回。」徐言呵呵笑道:「我只道本利已在手了,原來還是空口說白話,眼飽肚中飢。耳邊到說得熱哄哄,還不知本在何處,利在那□,...
|
逋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逃亡的罪人。《書經.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唐.杜甫〈遣遇〉詩:「奈何黠吏徒,漁奪成逋逃。」
|
落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陳思王植1>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2>。太祖3>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4>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5>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6>,可觀,太祖甚異7>之。 〔注解〕
(1) 陳思王植: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
|
陰陽兩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隔極遠。《西遊記》第一一回:「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
|
唐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堯、虞舜二帝。堯舜時代,皆行禪讓,帝位傳賢不傳子,自古以來,就稱為「太平盛世」。《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史記.卷一二○.汲黯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
不怕官,只怕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直接受人管轄,無可奈何,只得聽命於人。《水滸傳》第二八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簷下,怎敢不低頭!」也作「不怕縣官,只怕現管」。
|
以湯沃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熱水澆雪,雪立刻融化。比喻事情輕而易舉,極易成功。《淮南子.兵略》:「若以水滅火,若以湯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晉書.卷九六.列女傳.杜有道妻嚴氏傳》:「何、鄧執權,必為玄害,亦由排山壓卵,以湯沃雪耳,奈何與之為親?」
|
守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例居父母或承重祖父母之喪,須謝絕應酬,不得任官、應考、嫁娶等,以二十七月為期滿,稱為「守制」。清.李漁《奈何天》第二齣:「後來守制三年,不便婚娶。如今孝服已滿,目下就要迎娶過門。」《紅樓夢》第二回:「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讀書,故又將他留下。」
|
主憂臣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有憂患,臣子無法分憂解勞,是臣子的過失恥辱。常作為臣子向君王表示忠誠的話。《三國演義》第三三回:「丞相差矣,某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某久事袁氏,豈可背之!」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因此聖人懷憂,無可奈何。便好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若不與主上分憂,豈為臣子之道。」
|
存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或死。《文選.潘安.寡婦賦》:「痛存亡之殊制兮,將遷神而安厝。」《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吾今兩弟不知存亡,妻小失散,為之奈何?」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