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面質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資源當事人未察覺到自己的限制當發生以上之行為時,諮商員應在第一時間指出,並且糾正當事人矛盾,或者其避之處,以協助當事人了解真正的問題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面質技術時,因談話過程就偏向於糾正,會使得當事人是以為被責罵或者批判,因此常會引起當事人對於諮商員的反彈,而在此部分,諮商員就必須搭配使用同理心技術以及情感反應技術來相互配合。(註1) 面質技術之注意事項諮商員使用面質技術時,內容應導向於當事人的資源、優缺點以及其限制方面。使用面質技術時,諮商員應根據當事人實際呈現的矛盾行為來面質,而並非單純依照諮商員的推測。諮商...
九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岌岌可危、千鈞一髮、死裡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君禮遇甚厚,所著書稱公孫龍子,列於名家。 (2) 呿:音ㄑㄩ,張口、開口。 (3) 逸:奔跑、走。 ◎2《莊子.天運》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1>,予又何規老哉!」 〔注解〕 (1) 嗋:音ㄒ|ㄝˊ,合。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蕭何說:「我去替你辦一件重要的事,來不及向你報告。」劉邦問:「替我辦什麼重要的事呢?」蕭何便把韓信走,自己跑去追回來的事說了一遍。劉邦氣憤的說:「軍中多少人跑,你不去追,怎麼去捉一個無名小卒呢?」蕭何說:「別人容易得到,向韓信這樣的人卻很難求啊,此人志向高大又精通兵法,如果重用他,將來統率三軍,平定中原,必定非他莫屬。」劉邦說:「依你的看法,應給他一個元帥當了?」蕭何說:「自然是,此人極愛面子,一道命令請他當元帥,還未必肯受,必須舉行設壇拜將...
氣急敗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的樣子。常用以形容慌張或惱怒的樣子。《水滸傳》第六七回:「只見一個人氣急敗壞跑將來。」《精忠岳傳》第七一回:「忽見那些回軍士,氣急敗壞,跑回營來。」也作「氣急敗喪」。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晁蓋夥同吳用等七人,在黃泥崗犯了劫案,被官府通緝,幸而有當時尚為官職的宋江通風報信,晁蓋等人才能順利脫,並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投奔到梁山泊。眾官兵追到梁山泊附近,領兵的何濤見這湖上盡是茫茫蕩蕩的蘆葦,於是先遣數人划著小船前往探路,沒想到這些人就此一去不回。何濤在四邊都不著岸的地方等著,時間一久便起了疑心,於是決定親自帶兵前去查看,不料中了埋伏,雙耳都被割掉。在描述這段故事的文字中,「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指的是身在那四邊都不著岸的湖泊裡,不知該如何是好。後來「不著邊際」演變為成語,多被用來比喻言論空泛或想法不切實際。
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十五年》1>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2>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3>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4>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5>。」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在宥》。 (2) 反首拔舍:反首,披頭散髮。拔舍,拔營。 (3) 妖夢:指狐突夢見晉太子申生的事。申生跟狐突說因為惠公無禮...
枷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束縛、壓迫。如:「人的一生無法離命運的枷鎖。」
變本加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改變原有的狀況且更加嚴重。語本南朝梁.蕭統〈文選序〉。[例]他不但蹺課,最近更變本加厲,偷錢家了。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載魏文帝曹丕在甄后過世之後,想要立文德郭皇后,中郎棧潛知道這個消息就上疏說:「歷代帝王治理天下時,因為外有賢臣輔佐,內有賢明的妻子相助,所以國家更加興盛,例如黃帝的元妃嫘祖,舜的后妃娥皇和女英,都是以賢明的美名流傳於世,而夏朝的桀會亡到南巢,是因為寵愛末喜,終日飲酒作樂,又暴虐無道,以致亡國;商朝的紂王,在眾臣面前施行炮烙的酷刑,藉以取悅妲己,導致國家滅亡。由這些例子來看,立皇后應該要謹慎,除了出身世族,更要德性賢淑,能管理六宮,虔誠奉侍祖先,述治女教者。後宮和諧,帝王才能專心治理天下。」後來「流芳百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美名流傳後世、為人所稱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