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7.49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今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
面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試(interview)面試方法在挑選過程中應用最廣泛,而且對決定人選最有影響。然而,如若面試方法使用不當或者作為決定人選的唯一依據,則面試既無效又不可靠。據詹森講:面試典型的特點是非結構的,所需時間不多於一小時,而且第一印象,外表,非語言行為,以及談話技能對確定人選影響較大。目錄1 (一)選好面試者2 (二)訓練面試小組3 (三)使面試結構化4 (四)詳細了解情況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選好面試者 學區要認識到並非所有的人都善長對候選人進行面試,為此,有必要改進面試過程。詹森列出面試教師者的五項資格:警覺自己...
起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著火、發生火災。[例]這家商店因使用電器不當而起火。
社會關係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試探環境或學習中的其他可能,也有可能因此產生所謂「油條」的行為表現,這是面對層次。總之,當幼兒產生不當行為時,老師要考慮他在何種情況下有此社會行為表現,瞭解其不當行為的來源、動機及錯誤行為的層次,以便有效反應及輔導。只有建立在接受和尊重的基礎上的關係,才能引導出幼兒建設性的行為,老師應逐步引導幼兒對行動意義的認識、人際關係的學習及行為結果的瞭解,鼓勵幼兒往更高層次的功能前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社會關係層次、生存層次、適應層次、面對層次英文關鍵...
杞國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杞人憂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天瑞》杞國1>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2>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3>之所憂者,因往曉4>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5>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6>,奈何7>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8>積氣,日月星宿9>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10>墜亦不能有所中11>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12>,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13>,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14>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解〕 (1) 杞國:春秋時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姒姓。故城在今河南省杞縣。杞,音ㄑ|ˇ。 ...
信口開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ㄆ|ㄥˊ,徒步渡河。見「暴虎馮河」。〔參考資料〕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裡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個夫人也做得過。■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據《元曲選》引)是誰將我來救活,原來是您三個。呀!間別來兄弟每安樂波,你刀尖兒抹的他皮膚破。到官司百般摧挫,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刺信口開合。■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據《元曲選》引)你怕不待死撞活,功折過,一謎裡信口開合。
撈油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語。指用不當的手段取得錢財。
比肩隨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肩接踵」之典源,提供參考。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1>對曰:「齊之臨淄2>三百閭3>,張袂成陰4>,揮汗成雨5>,比肩繼踵6>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解〕 (1)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國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晏平仲」,後人尊稱為「...
豪奪巧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蘇軾這首〈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就是用這個例子來譏諷米芾這種不當的行為。後來「巧取豪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擇手段地取得權利、財物。
沽名邀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沽名釣譽」。見「沽名釣譽」條。01.《清史稿.卷二八九.邁柱列傳》:「國家經制錢糧,豈可意為增減?若此稅不當收,潢當請豁免,何得以公捐代完,沽名邀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