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武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古雅樂舞蹈之一種。周六代舞中的《大濩》、《大武》兩部樂舞屬武舞類。後世宮廷雅樂也循例分為文武和武舞。「武舞則朱干玉戚,所以表其功也」,「發揚蹈勵,所以示其勇也」(朱載堉:《樂律全書.論舞學不可廢》上)。因武舞舞者手握干戚作舞,故亦稱干戚舞。
|
舞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舞時共舞的伴侶。
|
舞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舞大刀。《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程遠志見折了鄧茂,拍馬舞刀,直取張飛。」《西遊記》第三一回:「他變一宮娥,與他巡酒,舞刀,欲乘機而砍。」
|
無垢舞蹈劇場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臺灣舞蹈家林麗珍成立於1995年,並擔任藝術總監。1972年林麗珍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音樂舞蹈科,在長安國中(原長安女中)任教時,曾為百人編作大型舞蹈,連續五年獲得臺灣區民族舞蹈比賽的最高分大型舞蹈榮譽獎。1970年編排大會舞《乘風破浪》的大作,突破大場面平面造型的變化,更為壯觀,1977年《哈薩克神殿》原創性的舞蹈語彙,展現特殊的個人風格。在舞蹈教材設計上,自創《遊戲教學法》,將舞蹈溶入音樂及體育課程中。1978年林麗珍第一次的個人舞展《不要忘記妳的雨傘》,在1982年發表作品《我是誰》;1989年推出文化記錄性的《天祭》。1991年擔任國家劇院製作臺灣原住民族樂舞系列《布農族》藝術總...
舞團提供資料。
|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舞蹈學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National Taiwa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前身為臺灣省立體專,1961年創校時僅設三年制體育科,其下設有舞蹈專長組。於1994年起獲准、改設為五年制體育舞蹈科。1996年八月學校獲准升格改制為體育學院,並成立四年制體育舞蹈系。1999年八月於體育研究所內設置舞蹈教育碩士組,分有「一般生」與「在職生」兩類別,該碩士組2004年獲准獨立為舞蹈研究所。以培育高等舞蹈教育研究人才為主旨。自1998年起該校設有中等學校教育學程班,以培育國、高中師資。設系至今年共歷經蔡麗華、王玉英、陳克寧等三位擔任系主任,2002年王玉英再度出任至現在。...
王玉英提供《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舞蹈學系》2000年。
|
翠莎布朗現代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70年,由翠莎.布朗(Trisha Brown, 1936-)創立,為美國後現代舞蹈著名舞團。以追求如建築構圖般的嚴密結構及柔軟的人體運動學為該團創團宗旨。布朗是最早走出傳統的舞臺和劇場空間的舞蹈家。她在自己的作品中,讓一位男舞者拴著保險帶,從一棟高層大廈外壁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地行走,令觀眾毛骨悚然。舞團讓舞者在廣場、樹林、公園、湖面自由起舞,使觀眾告別劇場。1986年該團改變風格;為義大利拿玻里的聖卡羅劇院(Teatro di San Carlo in Naples)改編並演出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舞蹈部份。該劇由李娜.沃特穆勒(Lina Wertmuller)導演,並由...
舞團提供資料、歐建平《西方舞蹈鑑賞》,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
|
健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唐代教坊的樂舞。舞姿剛勁,音樂多用繁弦急管。相對於軟舞而言。
|
聖彼得堡國家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77年。原名為「列寧格勒國家芭蕾舞團」(Lenigrate State Ballet Theater)。由波里斯.葉夫曼.雅柯夫雷維奇任藝術指導(Boris Eifman Yakovlevich)。葉夫曼是蘇俄著名舞蹈家、編舞家。1972年及1975年曾分別為馬利劇院(Maly Theatre)與「基羅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編舞。「聖彼得堡國家芭蕾舞團」特色是以芭蕾表現現代生活的躍動及現代人所面臨的問題。舞者皆來自聖彼得堡芭蕾舞學校。葉夫曼擅長將古典音樂與文學作品相結合,如取材自莎士比亞、杜斯妥也夫斯基、布萊希特、博馬舍、布加哥夫及高普林諸文豪名著,舞團劇目種...
舞團節目單,1992年。
|
哈拉貝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墨西哥一種雙人舞,男女相對而舞,身體並不接觸,類似土風舞之形式,節拍為3/4拍及6/8拍之結合。《哈拉貝舞》為《察帕泰阿多舞》〔見(Zapa-teado)〕的衍生物。男舞者之舞步較女舞者為多采多姿,速度也較快。通常男舞者兩手插腰保持腰以上挺直,跳察帕泰阿多舞步,女舞伴則兩目下垂,舞步較為緩和,裙邊略向上提。有時在較複雜之舞步中,男舞者常強調上身僵直不動,頭頂水杯而舞。或以雙腳繫起再解開圍巾或手巾上之結。最簡單形式之哈拉貝舞與桑舞(Son),構成墨西哥大部分土風舞之基礎。另一種流行之哈拉貝舞,稱為《哈拉貝.塔培提歐舞》(Jarabe Tapatio,騎士舞),已成為墨西哥之國家舞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臺北越界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臺北越界舞團由臺灣中生代資深舞者葉台竹、鄭淑姬、吳素君、羅曼菲共同組成,創立於1994年。這群雲門舞集的第一代舞者,走過二十多年舞台歲月,建立起專業的表演聲譽。該團常結合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共同實驗多元化的劇場表演藝術。於1994年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推出創團首演《失樂園》為古名伸和羅曼菲編創之作品。引起藝評家及觀眾熱烈迴響,咸認為舞團超越了舞蹈的界限和格局,其所展現的成熟風華,足以作為年輕後輩的典範。1995年舞團在臺北國立藝術館,推出香港名編舞家黎海寧為該團量身編作的《傳說》和羅曼菲的《心之安放》。這兩支舞碼立即受到國際舞蹈界的注目,分別在1996年7月及10月應邀至德國阿亨市的「臺灣當...
舞團提供資料。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