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妙手回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春,象徵新生、重生。妙手回春,用來頌揚醫師的醫術高明。[例]這次全靠李醫生妙手回春,才能救回小弟一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染病、得病。《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侯興一個兒子,十來歲,叫做伴哥,發脾寒,害在床上。」
冤家路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人或不願見到的人,偏偏越容易相遇,躲避不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討了一命。」《孽海花》第二二回:「卻不防冤家路窄,倒被陽伯偷看了去。」也作「冤家路狹」。
嗚呼哀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死亡。《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程金便一把叉住喉嚨,叉得手重,口又不得通氣,一霎嗚呼哀哉了。」《老殘遊記》第一五回:「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時氣,到了八月半邊就一命嗚呼哀哉死了。」
日暮途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色已晚,路已到盡頭。比喻力竭計窮,陷入絕境。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明.陸采《明珠記》第四○齣:「孤身日暮途窮,鎮長愁一命終,幸刑官念我含冤痛,朝夕裡好看供。」也作「途窮日暮」。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家語.卷三.觀周》孔子謂南宮敬叔1>曰:「吾聞老聃2>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3>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窮困、困苦。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李白、孟浩然輩,不及一命,窮悴終身。」
手無寸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演繹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含有主詞與賓詞的一句完整語句。這三個命題因為在推理中出現的順序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表述普遍原則的第一命題,稱為大前提(premise);表述特殊事例的第二命題,稱為小前提(minor premise);表述結論的第三個命題,稱為結論(conclusion)。三個命題連在一起形成的推理陳述,稱為論證(argument)。按照此等邏輯術語,潛力即可寫為:大前提:凡金屬皆為原質;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故鐵為原質。基於以上舉例說明,可知三段論法演繹推理思維方式,有兩個基本條件:(1) 三段論法推理之結論,必須根據兩個前提推演...
嗚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死亡。[例]一命嗚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