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9.38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冠冕堂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管軍務的監軍御史將軍地據為己用,做起生意來。胡建認為監軍違反軍紀,理當問斬。於是告訴走卒說:「有人不守軍紀當斬,我要你們抓誰就抓誰,斬誰就斬誰。」於是在選兵馬之日,監軍與其他軍官坐在廳堂上,胡建帶著走卒下堂拜見後,指著監軍叫道:「取彼!」走卒便一擁而上將監軍抓下堂來,胡建又下令:「斬之!」走卒就將他斬殺。後來這兩個詞語就被合用成「冠冕堂皇」,形容莊嚴體面、氣派高貴的樣子,亦用於形容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樣子。
風馳電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韜.卷三.龍韜.王翼》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神威,為之奈何?」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史.卷二五八.湯開遠列傳》:「事急則鉅萬可捐,事平則錙銖必較,向使昌黎不守,同於遵、永,不知費朝廷幾許金錢,安所得涓滴而問之。」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據《唐人小說》引)東平淳于棼,吳、楚1>游俠之士。嗜酒使氣,不守細行。累巨產,養豪客。曾以武藝補淮南軍裨將,因使酒忤帥,斥逐落魄,縱誕飲酒為事。家住廣陵郡東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幹修密,清陰數畝。淳于生日與群豪,大飲其下。貞元2>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時二友人於坐扶生歸家,臥於堂東廡3>之下,二友謂生曰:「子其寢矣!余將秣馬濯足4>,俟子小愈5>而去。」生解巾就枕,昏然忽忽,髣髴若夢。見二紫衣使者,跪拜生曰:「槐安國王遣小臣致命奉邀。」……王曰:「前奉賢尊命,不棄小國,許令次女瑤芳奉事6>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詞。……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關照設防當成智慧,可是皇帝是天縱英才,怎麼會犯下這種錯誤呢?陳亮所以提出建議,除非天下有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或強大的敵人正在迅速發展,否則不應該對天下百姓做出太多的限制。後來「方興未艾」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事態正在蓬勃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用於否定詞前,以加強否定語氣。[例]所謂民主並非可以不守法。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4.1相似詞4.2 4.2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孟子》 2.解釋 爾:你。反:返回。原本指你怎麼對待別人,反過來別人也怎樣對待你。後來指話說了出來又馬上反悔,形容言行反覆,不守信用。 3.故事內容《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4.相似、相反詞 4.1相似詞 反覆無常、言而無信 4.2相反詞 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5.例句 做人若出爾反爾,將會失去大家的信任。
踰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常規,不守規矩。《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馳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遊走散渙。《淮南子.精神》:「血氣滔蕩而不休,則精神馳騁於外而不守矣。」
不拘小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被生活上的細節所拘束。《隋書.卷四八.楊素傳》:「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有一個人姓蔣名霆,表字震卿。本是儒家子弟,生來心性倜儻佻㒓,頑耍戲浪,不拘小節。」也作「不拘細行」、「不守細行」、「不守小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