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5.89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縱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1>。」 〔注解〕 (1) 踰矩:超越常規,不守規矩。踰,音ㄩˊ。
電掣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源,提供參考。 《六韜.卷三.龍韜.王翼》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神威,為之奈何?」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男女二人與番,番秋收時殺以祭,謂之作饗,猶報賽也。屠牛宰羊,聚飲歡呼,以歌頌其祖若宗之雄武。然猶不守約束,時有殺人,而官軍未敢討。 鳳至,聞其事,嘆曰:『彼番也,吾漢族也,吾必使彼不敢殺我人』。或曰:『有約在,彼不從奈何?且歲與二人,公固無害也』。鳳怒叱曰:『而何卑耶,夫無罪而殺人,不仁也。殺同胞以 求利,不義也。彼欲殺我,而我則與之,不智也。且我輩皆漢族之健者,不能威而制之,已非男子;而又奴顏婢膝,以媚彼番人,不武也。有一於是,乃公不為也』。其年番至,請如約。鳳饗之,告曰:『今歲大熟,人難購。吾且與若牛,明年償之』...
不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願見面。如:「像他那種不守信用的人,我不見!」
花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不守清規的出家人。如:「身為出家人,卻葷酒不忌,真是個花和尚。」
違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守法,違背法律的規定。如:「挪用公款是違法的行為。」
大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天子的乘輿。亦為天子的代稱。《續漢書志.第二九.輿服志上》:「乘輿大駕,公卿奉引,太僕御,大將軍參乘。」唐.陳鴻《東城老父傳》:「潼關不守,大駕幸成都,奔衛乘轝。」
李戴張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張冠李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冠李戴」這句成語,原本出自唐朝的諺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張公」是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李公」則是指武則天的丈夫中宗,當時人可能用這句話來暗諷武則天不守婦道,私生活淫亂,就好像把這個人的帽子,錯給那個人穿戴。與此類似意思的諺語,還有「張公喫酒李公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等。後來「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訓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官教導或告誡屬下。[例]校長看見不守校規的學生,立刻找來訓話。
難竟全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務無法圓滿的達成。如:「由於道路規劃欠周全,及民眾不守秩序,使得這次交通整頓難竟全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