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就要獵人重新張弓搭箭,後來老虎果然來了,前爪觸到機關,一箭射中老虎,老虎就倒下死了。那些倀鬼也終於不必再受老虎控制,大家紛紛感謝獵人後就散去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為虎作倀」,用來比喻幫惡人做壞事。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必要的憂慮。典出《列子.天瑞》。[例]不過是小事一樁,你又何必杞人憂天,自尋煩惱?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當時擬推楚國為盟主,訂立合縱盟約聯兵抗秦。平原君約定跟門下有勇有謀文武兼備之食客二十人同往楚國,不必到外面去尋找。誰知當挑選食客時,只選得十九人,還差一人,已無從挑選。這時門下食客中有人名毛遂者,逕自向平原君自我推薦,願一同前往。平原君起初以毛遂進門三年竟未有絲毫的鋒芒畢露而被左右近臣注意以及讚揚而懷疑毛遂的能力,毛遂便說:“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裏的錐子,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裏,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不只是露出一點鋒尖就罷了。” 平原君遂同意讓毛遂一同前往。那十九人則互使眼色,暗自嘲笑。等毛遂至楚國,跟那十九...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延,常常批評諸葛亮膽子小,嘆恨自己的才能無用武之地;諸葛亮病重時囑咐在他死後撤軍,他卻不同意,認為不必因為一人死而荒廢了天下大事,仍然執意出兵,就被劉禪派人追殺了。楊儀,自認為功勛至大,足以代替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以楊儀的胸襟氣度狹隘,早將丞相的職位給了蔣琬;他對此感到不平,大發牢騷,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的操守有過失,不敢與他往來;他說的話因此被人向朝廷揭發,最後自殺而死。《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篇末對這幾個人下了評語,認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所有的罪過...
鞠躬盡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趙翼《簷曝雜記.卷六.綏寇紀略》:「按承疇歷官,惟在前朝勦流賊最勞勩也,……蓋其在前朝實有鞠躬盡瘁之忠,不可泯沒者,不必復責其半途失節也。」
曲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災,所以他最應該感謝的,其實是那位客人。相同地,如果皇上接納徐福的建議,事先壓制霍氏,那麼朝廷也就不必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了。」宣帝看了奏摺,覺得很有道理,就下令賜給徐福財帛官爵,做為獎勵。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曲突徙薪」,用來比喻事先採取措施,以防止危險發生。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杞人憂天反義:智者不惑辨似: 「庸人自擾」及「杞人憂天」都有自尋煩惱的意思。 「庸人自擾」側重於「擾」,用於指稱無事生事,為自己招來困擾的舉動;「杞人憂天」則側重於「憂」,專指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 庸人自擾 杞人憂天 辨似例句 ○ ○ 兒子都還沒出門,她就開始擔心兒子路上的安全,真是~。 ○ ㄨ 這件事原本就是傳說而已,假如我們因此而自亂陣腳,那才叫~呢!
言簡意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簡意賅」原作「詞簡意備」,見於宋.張載《張子全書.卷六.義理》。張載,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服膺《易》、《禮》、《中庸》、孔孟之學,世稱橫渠先生。《張子全書》是集結其所有著作的總稱。其〈義理〉一篇中說明:人只要清楚明白心中所要堅守的正道,就不會被典籍載記所迷惑,即使孔孟的言論有紛雜錯亂的地方,也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其意旨,不必經過太多思索就能改動紛錯的言辭,並刪除冗雜的文字,使得文辭變得簡潔扼要而意思卻很完備。後來「言簡意賅」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詞簡意備」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言辭簡單而意思完備。
躊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躊躇滿志」來形容庖丁解牛後的心境,後來就演變成一個成語,用...
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吐絲成繭,把自己給裹起來。這本是養蠶時常見的景象,有心人將它用來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將自己困於其中。南朝梁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頌〉,頌中有:「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兩句。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們本來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為坐禪可以成佛,卻不知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