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左思寫了一篇序。後來張載為魏都的部分作注,劉逵也為蜀都、吳都兩部分作注,衛權又寫了略解。連官至司空的大文人張華,都對左思的〈三都賦〉大加讚賞,認為左思的成就不輸給班固、張衡等大文人。由於這些文人學者的推薦,左思的這篇傑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陽流傳開來,人們競相抄錄,以致洛陽的紙價上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洛陽紙貴」,用來形容著作風行一時...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田子方》1>顏淵2>問於仲尼3>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4>,而回瞠5>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尸子》。 (2) 顏淵: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時魯人,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3) 仲尼:孔丘(西元前55...
揚眉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紅樓夢》第七五回:「想來咱們這樣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螢火,一日蟾宮折桂,方得揚眉吐氣。」
長袖善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張集馨日記.同治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慶陽糧台,聞派楊簡侯,糧台老手也,無米為炊,不比江南之長袖善舞。」
馬耳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正是對事情漠不關心。
威風凜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妖》:「(孽龍)……口吐出葛仙真君的騰騰火焰,頭放著華光菩薩的閃閃豪光。威風凜凜貌堂堂,不比前番模樣。」
豁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曠達,度量寬宏。《文選.潘岳.西征賦》:「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紅樓夢》第五回:「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諺語)閻王決定人什麼時候死,就得什麼時候死,不能遲緩片刻。《紅樓夢》第一六回:「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的關礙處。」
失之交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言,一統天下的秦王朝并不是強而有力,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過去那個樣子。陳涉的位置并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卑賤;鋤頭木棍并不比鉤戟長矛更尖利;那遷謫戍邊的卒子的作戰才能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至於深思熟慮,行軍用兵的戰略,陳涉也比不上九國的文官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利而條件差者勝利,功業完整相同,為什麼呢?倘若拿西方諸國跟陳涉比一比是非大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