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7.44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遠水不解近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緩不濟急。《歧路燈》第七七回:「他如今濟寧做官,遠水不能解近渴」。也作「遠水不救近火」。
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針線緊緊連結,不能分開。比喻男女間的相思之情。《文選.無名氏.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明事理。如:「你怎麼這般不解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曉悟、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8.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朝三暮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元.喬吉〈山坡羊.朝三暮四〉曲:「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兒不解榮枯事。儹家私,寵花枝,黃金壯起荒淫志。」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燬了夷陵,第三戰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極大凌辱。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趙國。” 聽了毛遂這番數說,楚王甚感慚愧,當眾發誓確定合縱盟約,並在毛遂建議下,與平原君、毛遂、十九食客吮雞、狗、馬血以為證。平原君回到趙國後,立即把毛遂尊為上等賓客,並自責自己未讓食客充份表現自己,以至不識人才,差點兒誤了大事。 三、相似詞自動請纓、自告奮勇、挺身而出 三、相反詞裹足不前、婉言謝絕 四、例句聽說公司有意派人到大陸開拓市場,阿標毛...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墨守」:#《戰國策.齊策六》1>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旤2>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3>,距全齊之兵4>,期年5>不解,是墨翟之守6>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墨子.公輸》。 (2) 旤:同「禍」。 (3) 弊聊之民:疲憊的聊城軍民。弊,疲憊。 (4) 距全齊之兵:抵抗齊國全部的兵力。 (5) 期年:一周年。 (6) 墨翟之守: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1>,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2>為械3...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一○.己丑館選》:「『讀書不求甚解,此語如何?』曰:靜中看書,大意了然。惟有一等人,穿鑿求解,反致背戾、可笑,故曰:『解是不解不解是解。』」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嘗有小吏犯罪,但示語而遣之。錄事1>白曰:「此例當合與杖2>。」象先3>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嘗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後為刺史4 >,其政如一,人吏咸懷思之。 〔注解〕 (1) 錄事:職官名。舊時各官署繕寫文件的官員。 (2) 杖: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3) 象先:陸象先(西元665∼736),字崇賢,陸元方子,唐.蘇州人。歷任戶部尚書等官職,為政尚仁恕。諡文貞。 (4) 刺史:職官名。古代糾察地方官員之官,後沿稱地方長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