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雪上加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景德傳燈錄.卷八.大陽和尚》:「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後。』伊云:『雪上更加霜。』」比喻禍患接踵而至,使傷害加重。元.吳弘道〈梅花引.蘭蕊檀心仙袂香套.紫花兒序〉曲:「不做美相知每早使伎倆,左右攔障,笑裡藏刀,雪上加霜。」
逢人說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項斯未聞名前,以詩謁見國子祭酒楊敬之,敬之愛項斯之才,逢人就讚揚他。見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四.項斯》。比喻稱揚人善。唐.楊敬之〈贈項斯〉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後比喻到處替人遊說或替人講情。清.徐枋《居易堂集》:「若足下貿貿然逢人說項,是愛我者害我,譽我者毀我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牢固。《詩經.小雅.隰桑》:「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墨子.小取》:「所謂內膠外閉,與心毋空乎?內膠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翼而飛」原作「無翼而飛」。據《管子.戒》記載,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有年春天打算去東海邊出遊,再轉往南邊。消息傳出後,有人便說:「桓公這次出遊,有如古代賢王出巡。」桓公聽了十分不解,便請教大臣管仲這話是什麼意思。管仲說:「古代賢王春天出巡是為了體恤民情,視察農事是否順利,這關乎國家的民生大計,而不是為了遊玩。如果為了遊玩而勞民傷財,必定會引起民怨,導致滅亡。」桓公聽了一直點頭稱是。管仲又勸諫桓公說,他貴為君王,所說的話傳播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翅膀也會一下子飛到千里之外,告誡他一定要謹言慎行。後來「不翼而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消息、言論等不待推廣便迅速傳播,後來則多於比喻物品無故遺...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越春秋》這本書,記載了春秋時吳、越兩國的歷史。伍子胥原為楚國大臣,楚王聽信讒言殺害其父兄,伍子胥因而逃到吳國,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後來楚國的白喜也因其祖父被讒言所陷,遭平王殺害,而投奔到吳國。伍子胥向吳王引見他,使他也同樣受到闔閭的重用,並常與之商討國事。吳國的另一大臣被離相當不解,便問伍子胥說:「您為何初見白喜就如此信任他?」伍子胥回答:「這是因為我的遭遇和白喜一樣。你應該聽過〈河上歌〉吧?裡面有一段歌詞說:『同病相憐,同憂相救。』就好像受驚的群鳥,聚集而飛;受阻的流水,回旋聚合。我這樣是同病相憐。有誰不會因思念故鄉,而更同情和自己有類似遭遇的同鄉呢?」「同病相憐」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
外強中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表看似強壯,內實虛弱乾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筆大,不解理財之法,今番再幹掉了幾萬,雖不至於像從前吃盡當光光景,然而不免有點外強中乾了。」也作「外彊中乾」。
目不交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一為事母至孝:有一次,母親薄太后身患重病,而且病了三年之久。在此期間,文帝絲毫不敢怠慢,「不交睫,不解衣」地照顧侍候,煎好的湯藥也一定先親自嚐過才拿給母親服用。袁盎以為文帝雖貴為王者之尊,然其孝行卻勝過以孝聞名的曾參,更顯得難能可貴。「不交睫,不解衣」,形容文帝不睡覺,不寬衣,時時刻刻在母親身側照料。這樣的形容雖然過於誇大,但文帝親侍湯藥的行為確實值得稱頌,也因而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目不交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忙碌或心情不安而不能入眠。
憐香惜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玉,比喻女子。「憐香惜玉」比喻愛憐、善待女性。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一折:「兩下春心應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清.洪昇《長生殿》第九齣:「追悔,悔殺咱們一剷兒粗疏,不解他十分的嬌殢,枉負了憐香惜玉,那些情致。」也作「惜香憐玉」、「惜玉憐香」。
鐵石心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腸」條。 01.唐.皮日休〈桃花賦序〉:「余嘗慕宋廣平之為相,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熒欋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 02.《舊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 參考詞語︰心腸鐵石注音︰ㄒ|ㄣ ㄔㄤˊ ㄊ|ㄝˇ ㄕˊ漢語拼音︰xīn cháng tiě shí釋義︰猶「鐵石心腸」。見「鐵石心腸」條。 01.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頃之,世衡徙知環州,將行,別龐公,拜且泣曰:『世衡心腸鐵石也,今日為公下淚矣。』」 參考詞語︰鐵心石腸注音︰ㄊ|ㄝˇ ㄒ|ㄣ ㄕˊ ㄔㄤˊ漢語拼音︰tiě xīn shí cháng釋義︰猶「鐵石心腸...
逢場作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六.江西道一禪師》有小師行腳迴,於師前畫個圓相,就上禮拜了,立,師云:「汝莫欲作佛否?」云:「某甲不解捏目。」師云:「吾不如汝。」小師不對。鄧隱峰辭師,師云:「什麼處去?」對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