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45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1>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2>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葉秉敬《遒徇編》:「倒掛胸中無點墨,不識字人宜爾;惟讀書人亦然,真是黃金窟中一片寒骨。」
失之交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1>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注解〕 (1) 求馬於唐肆:到空的市集買馬。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徑不對,必無所獲。唐肆,空的市集。見「求馬唐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衰敗、毀壞。《孟子.離婁上》:「其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豐衣足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條。 01.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七.縫人》:「浦人風尚節儉,士大夫率不屑豐食美衣,即素封家亦然,惟長年製衣不倦。」
相關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項間之關係。若係數接近+1.00表示變項間呈正相關,即某人在一變項得高分,再另一變項則易得高分,反之亦然。若係數接近於.00,表示變項間沒有相關;若係數接近於-1.00,表示變項間呈負相關,即某人在一變項上得高分,在另一變項上則易得低分,相關係數之評分,惟諸變項之共同變異數,故共同變異數之百分比通常低於相關係數。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相關研究法英文關鍵字: correlational research 參考資料 王文科/著。教育研究法,1986年初版,頁535-539。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墨者有田鳩,欲見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見。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見楚王,楚王說之,與將軍之節以如秦,至,因見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遠,遠之而近者。時亦然。有湯武1>之賢而無桀紂2>之時不成,有桀紂之時而無湯武之賢亦不成。聖人之見時3>,若步之與影不可離4>。故有道之士未遇時,隱匿分竄,勤以待時。時至,有從布衣而為天子者,有從千乘而得天下者,有從卑賤而佐三王者,有從匹夫而報萬乘者,故聖人之所貴,唯時也。 〔注解〕 (1) 湯武:商湯與周武王。 (2) 桀紂:夏桀與商紂的合稱。二人皆因無道,為商湯與周武王所滅。 (3) 見時:得時。「見」疑為...
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五、妥協性憲法的妥協性依據各國而有所不同.當意識形態越低,則相對而言,該憲法的妥協性則越高,反之亦然。 六、固定性與機動性憲法之最高性可導引出固定性;而憲法的開放性則可進一步衍伸機動性。(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6%86%B2%E6%B3%9...
犀牛望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影響觀看東西,致使所見不全。語出《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萬物亦然。」後比喻為長久盼望。如:「犀牛望月盼郎歸。」
三時估計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時間兩者間的差距,來做出一個比較,若是兩者間的相差非常懸殊,則可表示出不確定性的機率則越大,而反之亦然。 參考資料註1謝文全(1985)。教育行政學,頁P152-153。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