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37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人世變化無常,不可能永遠處於順境。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水滸傳》第二二回:「我初來時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卻聽莊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唐員〈義僕行〉:「君不見落井偏多下石徒,疾風勁草愧流俗。嗚虖!疾風勁草愧流俗,人世難逢此義僕!」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又分大雅、小雅,小雅內容中正和平,歷來被視為雅正的樂歌。〈常棣〉選自小雅,寫宴請兄弟的詩作,共八章,典源收錄的是第四章。常棣即棠棣,代指兄弟。首章:「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指出人世間情誼,再沒有比兄弟親情更深厚的,就像棠棣花和花萼相依相榮。以下七章,都是承接首章而來。第四章寫道:兄弟在家裡雖然爭吵不休,一旦遇有外侮,卻能共同抵禦,而平日的好朋友,遇到事情卻不會來相助。後來「兄弟鬩牆」這句成語除詞面義的用法外,亦用來比喻團體內部不和睦。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王世名痛哭道:『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
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故態復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了,就送給劉禹錫一塊磨刀石。劉禹錫用這塊磨刀石砥勵寶劍,磨去鐵鏽,讓寶劍恢復原來的面貌。劉禹錫又把人世的順逆際遇都當成自己的砥石,勉勵自己要克服困境,磨去自身的缺點,成為賢能的人。後來「故態復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老毛病又犯了。出現「故態復萌」的書證如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九齣:「不欺師父,韓郎遣信到此,不覺故態復萌,情緣難斷。」
馬耳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ǎ ěr釋義︰猶「馬耳東風」。見「馬耳東風」條。 01.清.王韜《淞隱漫錄.卷八.樂仲瞻》:「余視人世浮榮,如飄風之吹馬耳,石火電光,鏡花水月,一切皆幻。」
自以為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盡心下》1>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2>,合乎汙世3>,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眾皆悅4>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榮辱》。 (2) 同乎流俗:志同於世俗的人。 (3) 汙世:汙亂的人世。 (4) 悅:喜愛。〔參考資料〕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己誠是也,人誠非也,則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與小人相賊害也。憂以忘其身,內以忘其親,上以忘其君,豈不過甚矣哉!是人也,所謂「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奄奄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出自晉.李密〈陳情表〉。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享天年,於是寫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說祖母已九十六歲,生命已將到盡頭,僅留下最後一口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樣子,常與「氣息」連用,表示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之意,後世還有「奄奄殘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等詞。明代以後,則以「奄奄一息」最常見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