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8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尚且。《莊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之道乎?」《淮南子.人間》:「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我出了偌多本錢,買別人嫌僧過了。何況孑然一身!」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1>,熏漬陶染2>,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3>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注解〕 (1) 款狎:親密交往。 (2) 熏漬陶染:感化薰陶。 (3) 操履:素行,平日所遵守及履行的事。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是愚公的妻子卻說:「以你的力量,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損毀不了,怎麼可能剷平太行、王屋那樣的大山?何況你要把剷除的土石放在哪裡?」大家便提議,可以將土石丟到海裡去。解決了放置土石的問題後,愚公就率領他的兒孫開始進行移山的工作。有位名叫智叟的老人聽到了這個消息,就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笨啊!你已經那麼老了,時日無多,怎麼可能把山移走呢?」愚公嘆了一口氣,說:「你的想法真是笨啊!我雖然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曾孫,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斷移山。山又不會長高,怎麼可能剷不平呢?」智叟對愚公的反駁無言以對。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會被愚公剷平,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入不敷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這個當兒,正是我家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兒。何況我家又本是個入不敷出的底子。」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厲指責,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啊!」在此,「始作俑者」仍是指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 」則被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如清人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姜貞毅先生傳》引魏禧語:「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意思是說,「廷杖」、「立枷」這樣的刑罰,即使是秦代都沒有,發明這種殘忍刑罰的人,真是罪大惡極啊!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鏡花緣》第一六回:「不瞞二位大賢說,這叫作『臨時抱佛腳』,也是我們讀書人通病,何況他們孤陋寡聞的幼女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況、何況。《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師老矣,何故退?」《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葉公好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葉子高喜歡龍,家裡全用龍來雕飾。天上的龍知道此事,特到葉公家的窗口窺視。葉公見了真龍,卻嚇得面無人色。典出漢.劉向《新序.雜事》。後以葉公好龍比喻表裡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三國志.卷三八.蜀書.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於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壇」。《五燈會元.卷六.谷山藏禪師》:「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