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高頂尖的建築物,築於佛寺內用以藏舍利和經卷等。源出於印度。層數多為單數,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也稱為「佛圖」、「浮圖」、「浮屠」、「窣堵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帽子。明.瞿佑《歸田詩話.宋故宮》:「元廢宋宮為佛寺,西僧皆戴紅兜帽也。」《紅樓夢》第四九回:「見探春正從秋爽齋出來,圍著大紅猩猩氈斗蓬,帶著觀音兜。」
作法自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法自斃」。見「作法自斃」條。 01.《資治通鑑.卷一一六.晉紀三八.安帝義熙八年》:「毅夜投牛牧佛寺。初,桓蔚之敗也,走投牛牧寺僧昌,昌保藏之,毅殺昌。至是,寺僧拒之曰:『昔亡師容桓蔚,為劉衛軍所殺,今實不敢容異人。』毅歎曰:『為法自弊,一至於此!』遂縊而死。」
拈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撮香焚燒以敬拜神佛。後泛指祭拜鬼神。《俗語考原.拈香》引《祖庭事苑》:「釋氏之作佛事,未嘗不以拈香為先。後世官吏之謁佛寺,均謂之拈香。」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這齋供道場都完備了,十五日請夫人、小姐拈香。」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年。编辑本段 回目录 韦应物 - 个人影响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
萬籟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常建,開元年間的進士。仕途並不得意,經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間。他的詩用字精鍊、風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如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詩就是。詩人在清晨太陽才剛照到樹林的時候來到興福寺。沿著竹林中蜿蜒的小徑往幽靜的後院走去,禪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處。和煦的陽光透進樹林裡,耳裡充斥著鳥兒悅耳的鳴叫聲,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讓人心神漸漸地空明透徹,不被塵事困惱。此時只覺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靜了下來,只剩下佛寺裡傳來幽幽的鐘磬聲。後來「萬籟俱寂」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萬物無聲,一片寂靜。
梵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寺。唐.宋之問〈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也稱為「梵剎」。
晨鐘暮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寺中朝課之前和熄燈之前皆會敲擊鐘鼓。用以警惕與自勵。宋.孫吳會〈摸魚兒.八窗空〉詞:「但目斷,煙蕪莽蒼連平楚,晨鐘暮鼓。」也作「暮鼓晨鐘」、「朝鐘暮鼓」。
伽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寺院。[例]北魏時代有一本書叫《洛陽伽藍記》,寫的就是洛陽城郊佛寺的盛況。 (2)護衛寺院的神明略稱。[例]伽藍土地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劉勰(約465~約532年,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日照市莒縣),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人。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幼喪父,篤志好學,因家貧,住在佛寺。十多年後,他精通佛教經論,並鑽研了儒家經典。30多歲時,寫成3萬7千字的《文心雕龍》,引論古今文體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劉知幾的《史通》、清朝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並稱中國文史批評三大名著。早年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定林寺僧 校定佛經。梁武帝時,任奉朝請、東宮通事舍人、步兵樣尉等,為昭明太子蕭統及文士沈約所重。晚年出家 ,改名慧地,尋卒。所撰《文心雕龍》50篇,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