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5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精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寺廟。《北齊書.卷三四.楊愔傳》:「州內有愔家舊佛寺,入精廬禮拜,見太傅容像,悲感慟哭。」唐.賈島〈宿山寺〉詩:「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形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川壯闊優美。《魏書.卷九○.逸士傳.馮亮傳》:「世宗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周視崧高形勝之處,遂造閑居佛寺。」唐.高適〈觀李九少府翥樹宓子賤神祠碑〉:「形勝駐群目,堅貞指蒼穹。」
靜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寺。《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靜舍悲歌,便做出三上書,幾叩門根柢。」
迦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寺、寺院。為梵語saṁghārāma的音譯。
萬籟俱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常建,開元年間的進士。仕途並不得意,經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間。他的詩用字精鍊、風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如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詩就是。詩人在清晨太陽才剛照到樹林的時候來到興福寺。沿著竹林中蜿蜒的小徑往幽靜的後院走去,禪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處。和煦的陽光透進樹林裡,耳裡充斥著鳥兒悅耳的鳴叫聲,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讓人心神漸漸地空明透徹,不被塵事困惱。此時只覺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靜了下來,只剩下佛寺裡傳來幽幽的鐘磬聲。後來「萬籟俱寂」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萬物無聲,一片寂靜。
釋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經典。《晉書.卷七七.何充傳》:「而性好釋典,崇修佛寺,供給沙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也。」唐.薛用弱〈王維〉:「累為尚書右丞,於藍田置別業,留心釋典焉。」
楊衒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後魏人,生卒年不詳。魏初都洛陽,佛寺甲天下,後遭兵亂,城郭化為丘墟。衒之行役至此,感念廢興,因摭拾舊聞,成《洛陽伽藍記》,敘戰後洛陽寺廟。文筆逸緻秀麗,寓規勸諷刺之意。
梵王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金瓶梅》第五七回:「幸而有道長老之虔誠,不忍見梵王宮之費敗。」也稱為「梵宮」、「梵家」、「梵王家」。
白馬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今河南省洛陽縣東的佛寺。相傳東漢明帝永平八年(西元65),派遣蔡愔及博士弟子秦景憲西行求經,途中遇竺摩騰、竺法蘭二僧,正以白馬馱四十二章經東行傳道,遂迎二僧至洛陽,創建白馬寺。
人望所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