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2.68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林甫所害。精書法,初學王羲之,復自成一格。擅以行楷寫碑,筆力雄渾,風骨勁拔。 (2) 筆法:寫字作畫時用筆的方法。 (3) 相類:相似、相像。
逐臭之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九:「蘇州又有謝時臣,號樗仙,亦善畫,頗有膽氣,能作大幅,然筆墨皆濁俗品也。杭州三司請去作畫,酬以重價。此亦逐臭之夫耳。」
摻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雜。如:「他作畫時喜歡將各種顏色摻雜在一起。」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相同的水準。」後來「力透紙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亦用來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
局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限制於狹小的範圍內。如:「知識學習現在已不局限於教室,只要連上網路,隨時隨地都能進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作畫、畫圖。如:「繪畫」、「描繪」。《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傳》:「嘗與胡杲、吉𪰋、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盧員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法人好勝,何以自繪敗狀,令人氣喪若此?」
雙管齊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握雙管同時作畫。#語本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神品下.張藻》。後用「雙管齊下」比喻同時採用兩種辦法來做事。
奉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侍養父母。《西遊記》第一回:「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依舊吟詩作畫,奉養母親。」
粗枝大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夢麟〈澹道人秋色梧桐圖歌〉:「當其落墨時,倏欻風雨生,粗枝大葉氣橫出,披拂盡作秋聲鳴。」則用來形容作畫時構圖粗獷豪邁,氣勢縱橫。另外在《鏡花緣》第一六回:「老夫於學問一道,雖未十分精通,至於眼前文義,粗枝大葉,也還略知一二。」則是用來比喻大體的輪廓。
巧取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 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