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威拉路儀式;男性成年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澳洲中部的烏拉布納族(Urabunna)及其他幾個部落間的男子冠禮,也就是由青年邁入成人的儀式,此儀式是在青年到達婚配年齡時舉行,部落中的長者切開自己的靜脈,將鮮血灑在受禮者身上,而受禮者的手臂和拇指會被綁住,接受「切割」(長者用刀在他的背脊骨兩側劃下),此時他被舞蹈場地上點燃之大火圈圍住。由於儀式和配對有關,所以婦女是被允准參與的,她們舞成一圈靠近火堆,而其外則是那些「Wilyaroo men」(初成人),他們反方向舞著;在繞三圈之後,女孩子們休息並燃點上另一堆火。當地面變暖時將那些灰燼四處撥散,此時女孩們將頭置於膝間坐著,以免觸犯禁忌,看到神聖的牛吼器(bull-roarer);領...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瑪其施;男孩成年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是薩伊(Zaire)及辛巴威(Zimbabwe)男孩成年儀式。在1960年代以前,男孩必須被隔離在特別的訓練營中待三到八年的時間。現在隔離期已縮短至大約一個月長,在這期間男孩們需學習歷史、工藝、建築技巧、畜牧、以及其部族文化的道德準繩。訓練結束之後,施行割禮,然後離營。當他們要離去時,全村會為他們舉行慶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具舞者。在舞者現身之前,要先遵照一定的路線離開,再按預先設計的程序進入聚落中。首先,他們幾乎都會先繞村遊行,村民則加入其中並為之歡呼。他們的面具與服裝代表動物或死者的靈魂,有時則有與成年相關的特殊用途。通常這些都具有特別的道德或象徵意義。面具可能是以木頭雕刻或由樹枝...
Francoise Grund-Khaznader《Masked Dances and Ritual in Tanzania, Mozambique and Zambia》The Drama Review.
太子儀式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歐洲各國幾乎皆有由太子做領舞者的舞蹈,縱使舞蹈名稱各異,但此舞蹈型式的確存在,因此,皇家對子嗣的稱呼令人想起這些舞蹈;或是舞蹈的名稱使人想到這些未來君王。最常在舞蹈名稱中出現的字應是「Prince」(王子)這個字;法文唸起來是「Prance」;西班牙文為「Infante」。在法國,對皇太子的稱號有「Dauphin」及「Charol」;匈牙利稱作「Kralya」,與斯拉夫民族的說法相似;在德國稱作「Kron-Prinz」;在希臘則為「Kuros」或「Kurios」。以上皆為世俗名稱,也就是法定王位繼承者;然而,繼承儀式都具有宗教上的意義與內容。如埃及的《歐之光舞》(Pha-Ra-Oh...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靈魂之鄉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美國新墨西哥州一些阿帕契(Apache)印第安部落,一年一度的儀式。此「生命儀式」是在十一月舉行,為期九天,其中包含了唱歌、音樂、舞蹈以及年輕人的成年禮;在祈禱族人健康的《哈斯吉替醫藥舞》(Hasjelti Dailjis)後展開,結尾部份是治病活動,重頭戲則是男孩和女孩的成年禮。黃昏時,由兩位長者戴著鹿皮假面,扮演Hasjelti和Hosthoghon兩位主要神祇,Hosthoghon者染成藍色,他們與治病的祭司在他的hogan(舉行儀式的茅屋)前開始。前五天浸潤於創世歌曲中,第六天展開世界靈魂的象徵,這個象徵是由壯觀的沙畫作成,由四個剛行成年禮者,從三十五種變化色沙中使用五種顏色:黑...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喇嘛舞蹈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儀式。Lama亦作Bla-ma,西藏佛教(Tibetan Buddhism)對高僧的尊稱。西藏佛教俗稱喇嘛教(Lamaism)。有的喇嘛信徒認為是前生轉世,名為朱古喇嘛轉世,俗稱活佛。活佛系統中地位最高的是達賴喇嘛(Dalai Lama),是西藏佛教格魯派(黃帽派)首腦的稱號,被尊崇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占第二位的是班禪喇嘛(Panchen Lama),被視為無量光佛的化身。其他較小的朱古喇嘛則被定為大、中、小各級。喇嘛在宗教系統中地位崇高,負責主持各項宗教儀式活動。僧院(gompa)中的活動無論在動作或主題上皆具有宗教意味,這些活動包括儀式及各宗教慶典的表演等等。每年的重要慶典會在拉薩(L...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克里班特;儀式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老克里特島北方諾薩斯(Knossus)神秘儀式克里班特卡(Korybantika)之儀式舞者,傳說中有九名克里班特舞者救過宙斯(Zeus);亦有一說,克里巴(Corybas)為克里特島之太陽神(Apollo)之父,他曾與宙斯爭論該島的王權歸屬。這些傳說皆無確證,事實則已不可考。然而,克里特島新王即位之時,王者坐於象徵王權的神聖圓圖座(kirke)中,克里班特儀式舞者九人將由祭司帶領繞著王座歌唱起舞。根據柏拉圖的說法,此禮稱為dronousis或dronismos。此禮儀中,這些儀式舞者代表神祇,身著盔甲,儀式行進伴以鼓樂、笛聲與銅鈸。此儀式由克里特島傳至希臘各地;而Ban這個字更是傳遍歐陸,...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蛇神儀式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西非埃維人(Ewe)的蛇神儀式舞者,指十至十二歲正值接受成年禮、名為「kosio」的年輕女孩。這些女孩住在特別圍起來的連幢茅舍內,學習頌歌、舞蹈以及有益村民的藥草知識,為期三年;有些日後成為靈媒,她們可能不結婚。埃維人每年在一定的時節,要向偉大蛇神祈求庇護,尤其在久旱災荒時。他們認為蛇神是四時運轉,喚醒大地生長的象徵,當新的玉米季,綠色新芽冒出時,要舉行祭典,為蛇神再找來一些新的新娘;祭典中會出現儀式舞蹈,通常跟隨頌歌和簡單的鼓樂。至於儀式則由少數一些男祭司所支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穿鼻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厄瓜多爾之高原基托(Guito)等地區,在每年八月雨季之後的「紅人節」,係慶祝「成人節」之節日。而「Kimfudse」一詞則為距基托(Guito)約七哩處的艾斯美拉達(Esmeralde)省內之科羅拉多人(Colorados)的穿鼻孔儀式。此舞蹈為男女一起跳,一種稱為「Cholo」的模擬狐步舞,並飲用Nepe酒。舞時以兩個Marimba木琴鼓及笛子來吟詠配樂;而巫醫則以鋒利的黑色荊棘為人穿鼻孔。所有參加的男子,均將身體染成紅色,有人更繪出多樣的圖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降球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跨年時的晚上十一點五十九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有一顆報時球會在這六十秒緩緩降下,降球儀式是美國跨年最受歡迎的活動。
石桌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這個荒廢了的名詞是結合早期斯拉夫的資料、或是在較晚期的作曲中,據說與相同的儀式有關;這一定是戶外或廣場的群眾慶典,在一個慣用的石桌上。原始的專有名詞是古拉歐里席克(kulak-olithik,意指農民的石頭),以它作為儀式的中心,並有一向莊嚴的圓舞與吟誦的遊行聖歌表演。在西歐相類似的活動是野外傳道,聚集在許多福音橡樹之一,如英國的宗教改革者威克利夫(Wycliffe, 1320-1384)的《窮人》(Poor Man);或較晚期的衛理公會的巡迴佈道;及荷蘭新教徒的田野佈道。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大陸簡明英漢辭典》199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