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66.0002 ms
共 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禮節、程序、形式。如:「禮儀」、「儀式」。《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荀子.正論》:「諸夏之國,同服同儀。」
|
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儀節、典禮。如:「儀式」、「閱兵式」、「結婚式」。
|
克紹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典籍的一部分,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和上古時代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
|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蒼勁豪邁中不失秀麗細緻。經過勤學苦練,筆力更是強健有力,無人能比。據說,有一次皇帝在北郊舉行祭祀的儀式,必須更換原本已寫有祝祭文的木版,工人們在削去王羲之寫過的木版時,發現他的筆跡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此事見於南朝宋.羊欣《筆陣圖》。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後人尊稱他為「書聖」。而羊欣用來形容王羲之筆力的「入木三分」,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
肆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
繁文縟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縟的儀式禮節。也作「繁文末節」、「繁文縟禮」。
|
禮尚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曲禮上》中提到,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凡事沒什麼準則,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到了文明時代,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受到別人的恩惠,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就不合乎禮;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也於禮不合。人與人的關係,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如果沒有禮,就會發生危機。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禮尚往來」比喻別人以禮相待,也要以禮回報。
|
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
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儀式。如:「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
|
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人用牲畜的血塗在新造器物的縫隙所舉行的祭祀儀式。[例]釁鐘、釁鼓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