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能屈能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時能克制忍耐,得意時能施展抱負。《幼學瓊林.卷一.武職類》:「總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忍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怒氣克制下來,不敢發作。[例]對於上司的百般刁難,他只能忍氣吞聲,不敢爭辯。
節衣縮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買入,逢高賣出,很會經商之外,也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在《史記》中記載著,白圭對於飲食不講究奢華,十分克制自己的欲望,對於衣服也非常儉樸,總是和奴僕同甘共苦。白圭認為經商不只是追逐財利,還強調商人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學養,像伊尹、姜子牙一樣有謀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強等素質,成為一個通時變、善決斷、能取予、有所守的人,在經商一途上難有偉大的成就。後來「節衣縮食」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薄飲食,節衣服」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縮衣節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買入,逢高賣出,很會經商之外,也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在《史記》中記載著,白圭對於飲食不講究奢華,十分克制自己的欲望,對於衣服也非常儉樸,總是和奴僕同甘共苦。白圭認為經商不只是追逐財利,還強調商人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學養,像伊尹、姜子牙一樣有謀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強等素質,成為一個通時變、善決斷、能取予、有所守的人,在經商一途上難有偉大的成就。後來「節衣縮食」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薄飲食,節衣服」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對症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
刻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克制意志不放縱。《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序》:「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約束、克制。[例]剋己奉公
忍不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忍受、不能克制。[例]看到哥哥扮了個鬼臉,妹妹忍不住笑了出來。
ABC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到非常嚴厲的懲處認為如事情不如期望,即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認為消極的情緒為外在環境所影響,自己是無法克制的認為過去的影響是無法消除的認為天命難違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ABC理論英文關鍵字:ABC theory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252-25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7年初版,頁292-293。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清靜無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道家克制欲念,心神寧靜,順應自然的思想。語本《老子》第五十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後泛指任其自然,不以人力勉強作為。唐.賈至〈虙子賤碑頌〉:「鳴琴湯湯,虙子之堂,清靜無為,邑人以康。」《西遊記》第二回:「此是休糧守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