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川幕府(1603-1867)自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以來,在整個時代都致力於收集書籍。在江戶城內,建立了紅葉山文庫來收藏這些書籍。所收藏的書,漢籍占半數以上,藏書量達120,000-130,000冊。另外,由林家的私塾變成為幕府的官學「昌平坂學問所」裡也藏有大量的書籍。這些幕府關係方面及其他藏書,由明治新政府繼承下來,1885年伴隨著內閣制度的建立,成為內閣文庫。以後繼續購入和、漢書、西洋書,1971年國立公文館創立,內閣文庫就成為其組織之一。
  該館現有藏書量約為530,000冊。其中180,000冊是漢籍。其中有宋版22部、元版76部,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約有宋刊本〔廬山記〕5...
聯立內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政黨政治中組織內閣的方式。參見「聯合內閣」條。
過渡內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新內閣產生前未改組的舊內閣
內閣藏書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閣藏書目錄]8卷,明萬曆33年(1605)張萱等撰。原書末葉附有編纂者姓氏,以大理寺左寺副孫能傳為首,次為中書舍人張萱、秦焜、郭安民、吳大山。因此歷代學者或以孫能傳為此書的主撰人;不過更多的學者受[千頃堂書目]的影響,認為張萱才是主撰人。孫能傳字一之,浙江寧波人,萬曆44年進士,官至工部員外郎。張萱字孟奇,廣東博羅人,萬曆10年進士,官至戶部郎中。
  正統6年(1441)楊士奇編[文淵閣書目]以後,由於管理不善,文淵閣藏書日漸散佚。弘治、嘉靖時均有大臣建議整理,可惜都沒有付諸行動。直到萬曆33年,才由張萱等人重加檢校,編成這部書目。此目並不依據通行的四分法,而是另創門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面的。與「外」相對。如:「內部」、「內科」、「室內」、「內衣」、「國內」、「內在美」。
隱藏的、暗中的。如:「內情」、「內定」。
稱自己的妻子或妻方的親屬。如:「內人」、「內兄」、「內親」、「內姪」、「賢內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內閣的簡稱。如:「閣揆」、「組閣」。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六二.雍正五年十月》:「此等小人所以聳動愚人之法有二:一則逢人稱贊,口不言人之過失,而無識之人則以為忠厚老成而信之;一則信口雌黃,無所許可,而無識之人則以為獨厚於已而信之。」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平定金川方略》卷一四:「上諭內閣曰:『朕自御極以來,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訥親。金川雖云小醜,而老師糜餉,克捷無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敵愾之念。』」
眾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矢之的」典源作「眾射之的」。明朝正德、嘉靖年間,先是王守仁在軍中趁工作閒暇授徒講學,之後再傳弟子徐階擔任內閣大學士時,在京師設講會講學,使得講學風氣興盛起來,造成一股潮流。自此,無論是在朝官吏或是地方士紳、長老,紛紛開始聯合講會,成立書院,相互應和。萬曆年間,由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建的東林書院,名號尤其響亮。他們時常譏諷朝政,評論人物,士大夫相繼依附,於是和東林書院有關的人都被稱為「東林黨」。但也因為名氣太大遭到毀謗,氣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責難,批評的輿論接連而來,加上幾次的政治鬥爭都和東林書院的人有關,使得眾人攻擊的目標,都指向在東林書院講學的顧憲成等人。後來「眾矢之的」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統理國政的官員、職位。如古代稱宰相為「首揆」,近代則稱內閣總理或相當內閣總理的官職為「閣揆」。《晉書.卷一九.禮志上》:「桓溫居揆,政由己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