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7.15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判決、定罪。[例]連坐
一成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後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後,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後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行,不得赦免。因為一旦犯罪成立,刑罰就會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後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從不改變。
汗流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周勃成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陳平則降為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問周勃說:「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對這些事情並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問:「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獻中使用「汗出沾背」來形容周勃對政事一問三不知,心裡感到十分著急、慚愧,汗流了滿身,背都溼透了。後來「汗流浹背」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亦用於形容工作辛勞。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佛教史上,禪宗是以不立文字為其宗旨,主張禪不可言說。但發展到後來,佛理不可言說又需言說,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語言的窠臼,於是在走到極端之後,又轉向於立文字述說,因此有文字禪的出現。文字禪中有所謂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決是非的案例,禪宗借用它專指古代禪師的言行紀錄,其中蘊含著開導弟子覺悟的經驗。而「頌古」就是後來的僧人用韻文的形式,對「公案」進行贊譽性解釋的語錄體裁,是教禪學禪、啟悟心性的教學手段。它的特點是不點破,留下參悟的話題和機鋒,不直接把古聖的意旨敘述出來,而是運用生活化的比喻,繞路說禪。南宋時僧人法應收集「頌古」之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集》,元代的普會接續法應的工作,編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審訊、判決。如:「訊問」、「審問」、「問案」。《紅樓夢》第一○三回:「後來聽見你兄弟問了死罪,他雖哭了一場,以後倒擦脂抹粉的起來。」
喪心病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扶陽侯韋賢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早逝,所以二兒子韋弘為爵位的繼承人。當韋賢病重時,韋弘正好被關在牢裡等待判決,族人問他誰是繼承人,他因為怨恨自己的兒子受罪而不肯說。於是他的門生義倩等人和族人假傳他的命令,上書朝廷說他的少子玄成是爵位繼承人。玄成接到父喪和繼承爵位的消息,但他知道這不是父親的本意,於是假裝生了瘋病,在床上大小便,任意發笑,胡亂說話。到了長安,等父親下葬後,以瘋病為理由拒絕徵召繼承爵位。這裡的文獻原文就用了「病狂」一語。後來「喪心」和「病狂」被合用成「喪心病狂」這句成語,用來指喪失理性,舉止荒謬、反常。亦用於形容人殘忍可惡到了極點。
批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決。《三國演義》第五七回:「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
鹹魚翻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鹹魚,喻低賤的人或物。鹹魚翻身,比喻本受輕視的人或物,時來運轉,身價不同往昔。如:「一個被判決永不錄用的犯人,竟然鹹魚翻身選上民意代表。」
訓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刑法上指犯罪行為人其犯罪行為之動機在公益或道義上顯可宥恕時,依法本應處以拘役或罰金,而由法官在宣示判決時,得於判決主文諭以訓誡代替拘役或罰金刑之宣示判決。[例]檢察官念在他罪行輕微且又是初犯,當面加以訓誡後,下令飭回。
定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法用語。意謂法定的訴訟程序結束,判決已經確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